简述新疆籍女演员宗教格局形成演员发展

新疆民族宗教演变史专题报告--新疆频道--人民网
新疆民族宗教演变史专题报告
&&&&来源:&&&&&
5月22日,乌鲁木齐市直机关工委举行市直机关系统干部“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民族团结报告会。全市76家机关单位300多名机关干部聆听报告会。
这次报告会是第32个民族团结月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安排面向全体机关干部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这次讲座,进一步使机关干部对新疆的历史发展有更清晰的了解认识,倍加珍惜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此次报告会特别邀请马品彦教授前来授课。马品彦现任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东突”问题研究咨询小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当天,马品彦结合“新疆宗教演变史”进行专题报告。深入浅出分四个阶段对新疆宗教历史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详细讲解,重在结合历史对现今新疆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杨媛媛)
(责编:罗继娜、沈剑)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伊斯蘭教成為新疆主要宗教後,多種宗教並存格局的發展
當前位置:首頁&&宗教知識
伊斯蘭教成為新疆主要宗教後,多種宗教並存格局的發展
14:28:31&&&&
華夏經緯網
&&& 伊斯蘭教成為新疆主要宗教後,多種宗教並存的格局繼續演變。原有的祆教、景教和摩尼教已消失殆盡,佛教、道教在一度衰落後有所復興,藏傳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又先後傳入新疆,加入到多宗教並存的格局中來。
&&& 伊斯蘭教作為新疆的主要宗教,一是傳播地域廣大,遍及南北疆。二是信仰民族多。清朝時期,隨著烏孜別克族和塔塔爾族的遷入,新疆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已有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等7個民族。由於這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這些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乃至民族心理,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這一時期,佛教在伊斯蘭教的排擠下一度衰落後,不見了昔日寺院林立、僧侶成群的盛況,信仰者只是在家中燒香拜佛,從事一些簡單的佛事活動。但清朝統一新疆,“故土新歸”特別是驅逐阿古柏匪幫後,隨著內地信仰佛教的官兵、商人和百姓的到來,佛教在新疆又逐漸復興起來。在漢人較集中的哈密、巴裏坤、木壘、吉木薩爾、阜康、烏魯木齊、奇臺、昌吉、伊犁等天山北坡各地,都重新建立了佛教的寺院。甚至在伊斯蘭教勢力強盛的南疆地區,也出現了佛教的廟宇。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前,新疆共有漢傳佛教寺院20余座。
&&& 蒙元時期,佛教的另一支——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就已傳入新疆,但信者不多,影響不大。藏傳佛教在新疆的勃興,當歸功於明代遷入的衛拉特蒙古人。衛拉特蒙古人進入新疆前,就已信仰了藏傳佛教。進入新疆後,由於受到東蒙古的阻隔等因素的影響,藏傳佛教日趨衰微。西元16世紀後期,其統治集團決定振興藏傳佛教。到西元1640年,藏傳佛教已發展成為衛拉特蒙古全民信仰的宗教。清代遷入新疆的錫伯、達斡爾等民族,後來也接受了藏傳佛教,使藏傳佛教在新疆的勢力和影響進一步擴大,成為僅次於伊斯蘭教的第二大宗教。近代以來,蒙古各部落紛紛新建、重建或擴建寺廟,寺廟數量急劇增加。到解放前,藏傳佛教寺廟已有近百座。新疆著名的藏傳佛教寺廟,如昭蘇聖佑廟、巴倫臺黃廟等,大都是近代所建。
&&& 道教的情況與佛教大體相同,由於內地官兵、商人和百姓的到來,道教在新疆迅速復興。由於來新疆的軍民多信仰道教,而且各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援道教,所以近代新疆道教的發展遠遠超過了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當時道教的宮觀遍佈天山南北,幾乎每個城鎮都有道教的宮觀,少則幾座,多則十余、數十座,數量之多僅次於伊斯蘭教的清真寺。清朝滅亡後,失去官方支援的道教再度衰落。
&&& 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有學者根據元朝時期新疆已有也裏可溫教推斷,元代時天主教已傳入新疆。但也裏可溫教並不專指天主教,所以天主教傳入新疆的時間還有待新資料的發現。有史可考的第一位進入新疆的天主教傳教士是葡萄牙人鄂本篤。西元1603年,鄂本篤來到新疆莎車,在這裡逗留了一年。其間還到過葉城、和田、喀什和哈密等地。天主教在新疆具有一定規模的傳播,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當時,比利時、法國、荷蘭、德國、瑞典等西方國家的傳教士,相繼來新疆傳教。到民國初年,天主教已傳播到南北疆。當時,新疆的一些主要城鎮,如烏魯木齊、伊寧、霍城、石河子、呼圖壁等,都建立了天主教堂。盛世才統治時期,天主教曾一度受到打擊而趨於消沉。到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外天主教傳教士又紛紛來新疆傳教,使天主教在新疆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來疆傳教的天主教傳教士良莠不齊,既有真正熱心傳教事業的神職人員,也有披著宗教外衣的間諜。這些間諜的破壞活動,損毀了天主教的形象和聲譽,影響了天主教的傳播。
&&& 基督教傳入新疆稍晚于天主教。這裡所說的基督教是中國對基督教另一大教派——“新教”的專稱,又稱“耶穌教”。西元1892年,瑞典基督教傳教會的傳教士來到喀什,以此為中心進行傳教活動,並在喀什、莎車、疏勒、英吉沙等地設立傳教點。西元1896年前後,英國的內地教會又將基督教傳入烏魯木齊、米泉、阜康等地,在烏魯木齊設立了基督教福音堂。盛世才統治時期,下令取締一切教會,基督教傳教士或被捕入獄,或被迫離開新疆,教堂被改作他用,教產被沒收。基督教遭受了傳入新疆以來的第一次沉重打擊。盛世才政權垮臺後,大量國外和內地基督教會來新疆傳教,設立分會。基督教傳教士的情況與天主教一樣,其中不少是外國間諜,從而影響了基督教在新疆的傳播和發展。
&&& 東正教是隨著俄羅斯人傳入新疆的。西元18世紀後期,一些不堪沙皇壓迫的俄羅斯人陸續遷來新疆。這些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人,把東正教帶到了新疆。最初來新疆的都是一些普通的東正教信徒,沒有神職人員。近代以來,隨著一系列中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沙俄取得了在新疆的傳教權,俄國傳教士開始進入新疆,在俄羅斯人聚居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烏魯木齊等地建立教堂。東正教沒有在其他民族中開展傳教活動,所以,至今新疆信仰東正教的仍然只有俄羅斯族群眾。
&&& 新疆現在仍保持著多種宗教並存的基本格局。現有宗教為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道教。
&&& 伊斯蘭教是新疆地區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佈地域最廣、社會影響最大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有: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東鄉、撒拉、保安等10個民族,總人口1000多萬,佔全疆總人口的50%以上。新疆伊斯蘭教教派主要有遜尼派、什葉派和蘇非派。除塔吉克族外,遜尼派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中都是主要教派,人數約佔新疆穆斯林總數的90%以上。什葉派在新疆有兩個支派,塔吉克族信奉其中的伊斯瑪依派(又稱“七伊瑪目派),一部分維吾爾人信奉十二伊瑪目派。蘇非派是伊斯蘭教的神秘主義派別,維吾爾人稱為“依禪派”或“依禪教”。傳入回族中以後,形成了門宦。該教派在明清之際曾一度成為新疆伊斯蘭教的主流教派,後隨著和卓勢力退出歷史舞臺而逐漸衰落下來。現在主要分佈于喀什、和田、阿克蘇、克州、巴州、吐魯番、哈密等地區。回族伊斯蘭教只有遜尼派和蘇非派,其中遜尼派又分為格的目、伊赫瓦尼和三抬派三個支派。蘇非派有四大門宦:虎夫耶、哲合仁耶、庫布林耶和格底林耶。回族伊斯蘭教實行教坊制,格的目和虎夫耶為大坊,哲合仁耶為小坊。按照教派在回族中出現的時間順序,格的目又稱“老教”,哲合仁耶稱為“新教”,伊赫瓦尼稱為“新新教”或“新興教”。
&&& 新疆佛教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信仰漢傳佛教的主要是漢、滿等民族,由於人們大多只是在家中吃齋唸佛、燒香拜菩薩,信徒人數難以確切統計,目前經常參加佛教活動的約1萬人。信仰藏傳佛教的有蒙古、錫伯、藏等民族,總人口近20萬人,主要分佈在巴音郭楞和博爾塔拉兩個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 基督教在經歷了盛世才統治時期的打擊後,一直沒能恢複元氣。1949年以前,新疆共有基督教教堂20多座,信徒1000多人,教職人員10余人。20世紀80年代以來,基督教在新疆迅速發展。80年代中期,新疆基督教信徒僅有4000多人,目前已發展到43300余人,是近年來新疆發展最快的宗教。信徒主要分佈在烏魯木齊、昌吉、哈密、伊犁等地區,以及生產建設兵團的一些農牧團場。
&&& 天主教自傳入新疆以來一直沒有重大發展。解放後,天主教的活動基本上停止,改革開放後,又逐漸恢復了活動,目前有信徒4000余人,主要分佈在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伊寧市。
&&& 東正教隨俄羅斯人傳入新疆後,其變化和延續主要依賴新疆俄羅斯族人口的增加或減少,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現在。目前,俄羅斯族總人口約11000多人,他們普遍信仰東正教,但經常參加宗教活動的很少,只有幾百人。信徒分佈基本與俄羅斯族的生活地域相一致,主要在伊犁、塔城、烏魯木齊等地。現有東正教堂2座,活動點1處,沒有專職的教職人員。
&&& 新疆道教在經歷清代的一度繁盛後迅速衰落。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道士逐漸從俗,新疆的道教活動基本停止。現在,新疆道教有道觀2座,活動點1處,信徒約100余人,主要分佈在烏魯木齊和昌吉地區。
&&& 由於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實的諸多原因,新疆宗教的民族性、群眾性、國際性和複雜性特點十分突出。宗教問題常常同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方面歷史和現實的矛盾相交錯,具有特殊的複雜性。新疆的宗教工作不僅關係到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繫,關係到新疆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也關係到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因此,新疆和平解放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宗教工作。隨著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水準的不斷提高,各宗教都逐步納入了法制化軌道。
總結新疆宗教演變的歷史進程,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自從外來宗教傳入新疆形成多種宗教並存的格局以來,構成這一格局的宗教不斷在發展演變,但不管其如何演變,都未能改變多種宗教並存這一基本格局。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受統治階級宗教政策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主要宗教的地位會發生改變,但是,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教獨存”的情況,“一教為主、多教並存”始終是新疆宗教演變的基本特點。
來源:新疆《三史》教育簡明讀本
&&相關報道
有情鏈結: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有关新疆宗教历史,你知道多少?作者:郑言江&&&时间:&&&来源:天山网
  撰文 / 郑言江
  【言江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2日发表了《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阐述了新疆的宗教历史、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满足信教公民正常宗教需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开展宗教对外交流、防范和打击宗教极端、发挥宗教界积极作用等内容。郑言江(微信号:xj-talk)梳理出纯干货版详解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2日发表了《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正文部分首先阐述了新疆的宗教历史。看完这个,郑言江(xj-talk)也是大开眼界:
  新疆宗教发展的四个阶段
  新疆千百年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目前,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等。
  新疆的宗教发展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原始宗教阶段、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形成阶段、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演变阶段、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宗教阶段
  公元前4世纪以前,新疆流行的是原始宗教。至今新疆许多民族都还程度不同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观念及遗俗。此后,祆教经中亚传入新疆。
  第二阶段: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形成阶段
  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后,逐渐形成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
  4世纪至10世纪,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吐鲁番地区尤为盛行,当时的高昌地方政权为此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这一时期,佛教进入鼎盛阶段,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高昌等著名佛教中心。
  道教于5世纪前后传入新疆,主要盛行于吐鲁番、哈密等地,至清代传播至新疆大部分地区。
  摩尼教和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于6世纪相继传入新疆。9世纪中叶,信奉摩尼教的回鹘人进入吐鲁番地区,建造寺院,开凿洞窟,翻译经典,绘制壁画。
  10世纪至14世纪,景教随着许多地方回鹘等民族改信而兴盛,当时的疏勒、叶尔羌、于阗、轮台、高昌、哈密、阿力麻里(今霍城县境内)等地都是传教区。
  第三阶段: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演变阶段
  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南部,新疆原有宗教格局再次发生变化。喀喇汗王朝接受伊斯兰教后,于10世纪中叶向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发动了40余年的宗教战争,11世纪初攻灭于阗,将伊斯兰教强制推行到这一地区。由此形成了南疆以伊斯兰教为主、北疆以佛教为主,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的格局。
  这一阶段早期,祆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亦比较盛行。但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传播,这些宗教日趋衰落。
  第四阶段: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发展阶段
  14世纪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时期,统治者以战争等强制手段,将伊斯兰教逐渐推行到塔里木盆地北缘、吐鲁番盆地和哈密一带。
  至16世纪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原来当地居民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等逐渐消失,佛教、道教仍然存在。
  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人接受了藏传佛教。约自18世纪始,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相继传入新疆。新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延续至今。
  新疆的宗教历史表明:一教或两教为主、多教并存是新疆宗教历史的基本特点,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宗教必须与其所处时代和人文环境相适应,实现本土化,才能得以延续;不同宗教间的战争和同一宗教不同教派的纷争,致使人们没有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权利。
[责任编辑:阿肯木哈里]
· [油城新闻]· [油城新闻]· [油城新闻]· [油城新闻]· [油城新闻]· [油城新闻]· [油城新闻]· [油城新闻]· [油城新闻]· [油城新闻]· [油城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新疆宗教演变史
新疆宗教演变史
在线支付满98免快递费
作 者:著
ISBN:1出版时间:页数:572
包装:胶版纸开本:21cm字数:
《新疆宗教演变史》简介:  本书是一部力图客观、全面、深入地探讨和介绍新疆历史上宗教发生、传播、发展及其演变的著作。该书作者认为新疆地区宗教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是:1.多宗教信仰并存是从古至今新疆宗教演变最基本的特点,它是由新疆所处的东西方多种文化交汇之点的地理位置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流动的特点所决定的。2.新疆流传的宗教多属“外来宗教”,主要经由中亚传入;这些“外来宗教”传入新疆后,都有一个与本地区、本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相融合、相适应即民族化和地区化的过程。3.在新疆宗教历史上,有的宗教兴起了,有的宗教消亡了;兴衰消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内部的因素,也有宗教本身的变化。其中,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对某种宗教或采取推导、扶植,或采取打击、排斥的态度,是造成这种兴衰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4.新疆在宗教信仰上的几次重要变化,都与西域民族的迁徙运动有一定联系;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发展。
《新疆宗教演变史》作者简介:  李进新,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48年1月生于新疆喀什市,籍贯山东济南市。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新疆宗教演变史》、《新疆伊斯兰教汗朝史略》、《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新疆维吾尔族契约文书资料选编》等,参与《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新疆百科全书》等多部辞书的编写。
《新疆宗教演变史》目录:绪论 新疆宗教演变的基本特点第一编 远古
第一章 西域先民与原始崇拜
第一节 自然崇拜
第二节 动植物崇拜和图腾
第三节 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
第二章 西域先民与萨满教
第一节 萨满教的起源和基本特点
第二节 萨满教在西域的流行
第三节 萨满教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遗留第二编 古代
第三章 祆教在西域的传播
第一节 祆教及其教义礼仪
第二节 祆教在西域的传播
第四章 佛教与西域
第一节 佛教及其基本教义教派
第二节 佛教初传西域
第三节 佛教与城郭诸国
第四节 佛教与西北游牧诸族
第五章 西域佛教文化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佛教文化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西域佛教文化
第六章 道教景教在西域的传播
第一节 道教在西域的传播
第二节 景教在西域的传播第三编 古代
第七章 伊斯兰教的初传与喀喇汗朝
第一节 伊斯兰教及其基本教义教派
第二节 伊斯兰教首先传入喀什地区
第三节 于阗佛国的被征服
第四节 喀喇汗朝时期的伊斯兰教主其文化
第八章 高昌回鹘国的佛教和摩尼教
第一节 回鹘与摩尼教
第二节 回鹘与佛教
第三节 以佛教为主的高昌回鹘多元文化
第九章 西辽和蒙元时期的西域宗教
第一节 西辽的宗教形势和宗教政策
第二节 屈出律对伊斯兰教的迫害
第三节 蒙元时期西域的宗教形势
第四节 蒙古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第十章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伊斯兰教的发展
第十一章 叶尔羌汗朝时期的伊斯兰教
第十二章 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与伊斯兰教
第十三章 卫拉特蒙古人与藏传佛教
第十四章 和卓统治时代的伊斯兰教
第十五章 清政府统一新疆及其宗教政策第四篇 近现代
第十六章 19世纪后期新疆的宗教形势
第十七章 新疆近代多宗教格局的形成
第十八章 20世纪上半期新疆的宗教状况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时期新疆宗教面貌的根本变化和基本特点后记
商品问答(0条)
暂时没有问答
同类图书热卖榜
&10.2041折
&107.9083折
&206.7083折
&99.6083折
&31.1074折
&161.0083折
&32.8041折
&18.4041折
&77.3084折
&30.7073折
淘书推荐特价好书
&27.8048折
&69.3035折
&34.3035折
&44.8035折
&41.0041折
合作单位: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介绍_中国网
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介绍
肖开提o依明
新闻媒体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这里举行《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向世界介绍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的真实状况。首先,我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莅临发布会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新疆表示感谢!借此机会,我对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向各位朋友作一简要介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历史上,新疆的宗教关系十分复杂。新中国成立以前,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发生过多次冲突,甚至在局部地区爆发了长达数十年的宗教战争和数百年的教派纷争。宗教战争和冲突,不仅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破坏,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人们失去信仰自由。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新疆各宗教迎来了和谐共处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政府和新疆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完善宗教事务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满足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赢得了包括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公民的衷心拥护。
新疆现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2300万人口,形成了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寺院、道观等宗教活动场所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3万人,其中清真寺2.44万座,教职人员约2.9万名。宗教院校8所,宗教团体112个。
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根据宪法原则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公民权利、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在新疆,公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新疆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通过立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完全由公民自主选择,没有公民因信仰宗教而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各级政府充分尊重信教公民的宗教感情和信仰需求,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保护。譬如每年斋月为保证斋饭安全,政府专门安排食品检验人员在清真寺进行食品检验;为保证节日会礼安全,专门安排人员疏导交通,做好安保工作。又譬如,为保障信教公民顺利完成朝觐功课,新疆每年包机组织3000多名穆斯林前往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政府每年出资数百万元,组成工作团,安排饮食、医疗、卫生、交通、住宿、向导、翻译等工作人员随团服务保障。宗教文化得到保护,100多处宗教文化古迹被列入自治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政府拨专款保护和整理了历史流传下来的宗教经典等古籍。尊重宗教传承,重视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建立了宗教教职人员三个层次的培养、培训机制,组织他们到内地和国外参观学习,不断提升宗教教职人员的素质。全疆93%的宗教教职人员在享受与其它公民同等待遇的同时,还享受政府专门给宗教教职人员的生活补贴。等等。新疆在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同时,还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基础上,积极与世界各国宗教组织进行合作与交流。
新疆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保障正常宗教活动有序进行,保障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犯法律法规的行为,也要受到法律追究。坚决反对宗教极端主义,遏制宗教极端,对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予以惩处。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新疆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极大地激发了宗教界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热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新疆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宗教界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新疆信教与不信教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公民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各族群众充分享受着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充分享受着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带来的幸福与安祥。
当前,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民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社会稳定、宗教和顺、民族团结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促进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互信,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演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