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冲+导轨迷彩握把+全息瞄准+前握把,我火星了吗

79式微型冲锋枪 - 搜狗百科
79式微型冲锋枪
1979年式7.62毫米,简称“”,是1979年设计定型,1983年生产定型。从1981年试生产算起,截至1992年,79式冲锋枪生产总量近20万支,最高生产年份是1988年和1991年,年产量均超过3万支。一般枪械的研制周期为5—7年,主要研制人员为4—10人,而79式冲锋枪的研制时间长达15年之久,参加研制的主要人员多达几十人。
79式微型冲锋枪
1979年式(又名79式、79冲),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 ,在1979年设计,1983年量产。79式是中国国内 队的主要武器之一,现役的79式装有战术附件如前握把、、雷射、 等,部份甚至加装战术护木及导轨。79式冲锋枪的性能可靠,采用闭膛待击及自动设计,因此射击精度较高,在装弹后(20发)重量亦只有2.1公斤,属于较为轻巧的冲锋枪,但20发弹匣的持续火力比较短,79式握把内藏清枪工具。
1965年的方案论证工作开始,由于当时技术储备不足,研制条件十分艰苦,加之受文革的影响,研制工作断断续续,1969年被迫停止。   1970年,在 的要求下,研制工作再次开始。研制指导思想也由研制“丛林冲锋枪”变成研制中国第一支用于、、炮兵、等特种专业分队以及人员使用的“轻型冲锋枪”。   新型冲锋枪只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就拿出了样枪,但是其后的进展并不顺利。1971年底进入国家靶场进行试验时出现了卡壳、卡弹、主要零部件强度不够等问题,未能通过试验。随后年又先后两次进入国家靶场均未能通过,直至月第四次进入国家靶场才得以顺利通过设计定型试验。日,新型冲锋枪被 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正式命名为“1979年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   尽管79式冲锋枪在部队中并未被大规模装备,但是由于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闭锁,这种自动原理和结构在同类轻型冲锋枪中少见,而且其精度好,符合警用,加之生产定型后,由于改进了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生产质量,使质量得到了保证。最终79式冲锋枪得到了、的青睐,成为 干警和 部队的主要装备。
口径:7.62毫米 全长:740毫米(枪托打开)470毫米(枪托折叠) 枪管长:250毫米 瞄准基线长:215毫米全重:1.9千克 初速:515米/秒 :1000发/分 :200米容量:20发枪弹:
该枪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敌有生目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精度好、近距离火力强、携带使用方便、较小,便于射击,枪身短、操作灵活、反应快,较好地为提供便利,从而弥补了手枪及步枪存在的不足等特点。特别是在山地、丛林、短兵相接、及解救人质的战斗中,79轻冲的战术地位就更加明显。
的内部结构类似于 ,当枪弹击发后,火药气体推弹丸向前运动,经导气孔时,一部分火药气体经导气孔进入气室冲击活塞,活塞撞击枪机框使其向后运动。枪机框带动机心依次完成开锁、抽壳、压倒击锤、压缩复进簧、抛壳等动作。后坐到位后,在复进簧的推动下,枪机框向前复进,完成推弹入膛、闭锁、解脱到位保险并复进到位。   79式冲锋枪的闭锁系统由机心、枪机框、节套、枪管等零件组成。机心前部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闭锁突笋。击发后,导气活塞推动枪机框后退,在其上的开锁斜面的驱使下,机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枪机框走完开锁行程时,机心旋转约30°,此时左、右两闭锁突笋脱离节套闭锁支承面,枪机框继续后退,通过定型突笋的圆弧面带动枪机后退,完成抽壳开锁动作。开锁后,因机心右闭锁突笋与枪机框相应的凸台有一重叠面,这就是枪机框与机心复进时的带动面。枪机框带动机心复进,衬铁上预转斜面与枪机的预转面互相作用,迫使机心沿预转,从而使机心从枪机框的带动面上解脱。接着枪机框复进,其定形突起与机心的闭锁斜面互相作用,使机心上的左右闭锁突笋旋入节套上闭锁槽而完成闭锁。此后,枪机框在复进簧作用下继续向前运动,并复进到位。   由于开闭锁定型槽设在机心上,并使机心与枪机框共用一个导轨,从而简化了结构,减小了的高度与横向尺寸,与复进簧孔的只有16.5毫米,使活动件质心更接近枪膛轴线。这样,不但减轻了武器的重量,也利于点射精度的提高。   79式冲锋枪的击发发射机构与保险机构主要由单发阻铁、阻铁簧、扳机、到位保险、到位保险簧、及击发机构轴等组成。扳机上方有两个一体的挂钩,充当阻铁的作用,击发方式为击锤回转式。击锤簧采用由三股拧成钢索而绕制的弹簧。其左右腿分别搭在扳机左右两侧,以便扳机复位。当快慢机置于机匣上位置“1”时为单发射击。由于快慢机下方突出部位让开单发阻铁后端突出部,扣压扳机时,单发阻铁随击锤一同向前旋转。击发完成后,枪机框后坐压倒击锤,此时单发阻铁扣住击锤的单发面,使其不能向前击发。当松开扳机时,在簧力的作用下,扳机复位,同时单发阻铁也随同旋转复位,解脱与击锤的扣合,击锤后与扳机上的击发阻铁啮合,处于待发状态。当再次扣压扳机,才能形成击发。   当快慢机置于位置“2”时为连发射击动作。因单发阻铁后端突出部被压住,使之不能与击锤啮合。扣压扳机,解脱击锤与扳机上钩的啮合而击发。如扣住扳机不放,因扳机上方的阻铁这时不能与压倒的击锤啮合,只有不到位保险能进入击锤待击齿下,并与之啮合。当枪机框复进到位,其下部解脱到位保险与击锤的扣合后就能形成击发。如扣住扳机不放,直至弹匣内枪弹射尽为止。在射击过程中,如松开扳机,因其扳机上的阻铁与击锤再次扣合而使枪停射。   快慢机扳动至最上位是为保险位置,其下部顶住阻铁和扳机后突出部,故扣不动扳机。当击锤处于击发位,枪机框被击锤和扳机限制住。同时快慢机封闭了机匣盖的机柄缺口,使枪机框不能后退,即不能装填。   79式冲锋枪设置了不到位保险,在机心与节套未完全闭锁前,由于不到位保险未解脱与击锤的啮合,即使扣扳机也不能形成击发。只有当闭锁完成后,枪机框继续复进距最前位2~4毫米时,才压倒到位保险,解脱与击锤的啮合。此后再扣压扳机,就能形成击发。79式冲锋枪采用直供弹, 容量20发。由本身、托弹板、托弹簧、托弹簧板与盖组成。本身由左右两片而成。左右片上与枪弹第一锥体的对应部向内压有两条导弹突筋。弹板用来自动补偿枪弹的积累。左片上开有容纳扣的缺口,以定位。   79式冲锋枪的枪托可向上折叠。设置了缓冲机构,由座及组成,缓冲机构的作用是缓冲和吸收自动机后坐到位时一部分多余的能量。机械瞄具为柱状准星和缺口式照门,准星直径2毫米,照门为圆柱形回转式,有1、2两个位置,瞄准距离分别为100米和200米。   79式冲锋枪发射51式手枪弹,在200米距离上,侵彻均匀松木板的厚度可达130毫米。
人们在路上经常见到的上,押运人员使用的都是79式冲锋枪。很多执勤的、的身上,背的也是79式冲锋枪。如今,79式冲锋枪在部队已经逐渐被替代或撤装,但在警用方面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息瞄准镜使用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