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祭红瓷器的主题思想

上映日期: 年
制片 / 发行
大瓷霸冯黑山的儿子冯家宝带着国民党的使命回到瓷城镇,他一面侦察共产党的活动,一面搜刮陶瓷珍品,尤其想得到祭红。颜色釉工人程瑞生与女儿莹童决心烧出绝代几百年的真正祭红。冯家宝企图与程家“结亲”而拿到秘方,程瑞生告诉他,莹童已许配给徐红宇。徐红宇领导工人组织了瓷城工人大罢工。冯家宝勾结军警逮捕并杀害了徐红宇。莹童被捕后在狱中生下女儿。游击队周丹在狱中发现女婴,起名叫莹童。后来程瑞生意外收莹童为徒。
喜欢该影片的人也喜欢
成龙跨时空寻真爱
成龙大哥老戏新唱
坚持梦想救赎灵魂
农村改革发展历程
潘长江模仿周杰伦
锅盖村长欢乐人生&主题: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南京博物院
&[ 主题管理员: ZHJJUN ]
&浏览:184410&& 回帖:2202 &&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这件瓷器的造型是以明嘉靖年间制瓷的风格来制作的。直口、短头、罐身上丰下窄,腹部以下渐收微外撇。伞形盖,顶部有宝珠式钮。盖面上画有两条游鱼,罐腹画有三条游鱼,悠游自在地穿梭在荷花、浮萍和水草之间。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
欧阳健中介绍:在本次展览的所有展品中,这件瓷器是最有代表性的。这些活泼的色彩代表两岸欣欣向荣的文化交流,它比单色釉更具有意义。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釉里红鬼谷子下山带盖罐
(现场光比太多,又无法补光,请各位凑合着看吧)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釉里红鬼谷子下山带盖罐。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罐子细部特征。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罐子另一面的细部特征。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这件瓷器是以元时民间的造型及施釉的方式及制作工艺制作。直口、圆腹、底足微撇,器体分两段接合。在这件瓷器上,有卷草、莲瓣、海涛、缠枝牡丹、虎豹拉的两轮车,手持战旗的骑士等纹饰,整体画面饱满,主次分明,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人物画卷。其故事出自《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的“鬼谷子下山”一节。
记者了解到与这件瓷器类似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2005年在英国拍出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青花花卉大盘。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这件青花瓷盘是以明时期的制瓷风格制作。瓷盘中心有翠竹、洞石和石榴花纹饰,瓷盘的外壁有牡丹、石榴、菊花及山茶花等象征长寿、吉祥的四季花果纹饰,口沿及外壁各饰有一圈缠枝菊花纹。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青花牡丹花卉盘。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这件青花瓷是明时期的施釉方式及制瓷风格制作。盘心画有折枝牡丹花,四周内外壁为各类折枝花卉纹饰,常有茶花、牡丹、芍药、桃花、石榴、月季、莲花、牵牛花、菊花、秋葵和石竹等。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粉彩花卉纹对碗。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粉彩为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于清康熙末期创烧,是五彩进一步发展与升华的结果。在已烧成的白胎上以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可做溶剂又可做白彩的玻璃白,彩料施于玻璃白上,再经画、填、洗、扒、吹、点等将颜色依深浅不同晕开,使纹饰有明暗浓淡层次,经720℃~750℃低温2次烧成。由于掺入粉质,改善了五彩平涂的生硬色调,画面写实感增强。层次感强,粉润柔和,与“硬彩”形成相对,故称“软彩”。雍正粉彩在烧制、胎釉、彩绘上都有很大进步,成为雍正时期乃至现在瓷器生产的主流。乾隆粉彩秀丽淡雅,并多使用进口料,采用西洋法用油调色,故又称“洋彩”!
粉彩颜色种类多样。常用的多见:不透明色分为玻璃白、翡翠、松绿、宫粉、淡黄等;净色分为洋红、净苦绿、净黄、淡黄、豆绿、雪白等。技法与古彩相类似,同样以水料上色,以搅拌均匀,笔尖滴2滴的浓稀度为适宜。最后送入窑房烧制。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斗彩缠枝莲纹天字罐。(拍的有些失焦,抱歉)
[ZHJJUN 编辑于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遂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但也有其它理解。有人认为“斗彩”应为“豆彩”,因为绿色如豆青。有人认为“斗彩”应为“逗彩”因为釉下与釉上彩似在相互逗趣。有人认为“斗”是江西土话,是“凑合”的意思,应写作“兜”。《南窑笔记》的作者有自己的理解与表述。他说道:“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日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他的分类逻辑实际是依据两大要素。一是从色料构成角度,以有否青料(即青花)将五彩与斗彩、填彩区分开。二是从技术方法角度,以是否“双钩”法将斗彩与填彩区分开。平心而论,有这样程度的分类方法在当时难能可贵,缺点是说得不全。成化斗彩除了他所说的填彩,“斗”(即凑其全体)彩,还有点彩、覆彩、染彩和青花加彩。而且,成化斗彩瓷器大多是一件器物上兼用几种施彩方法,单一的施彩器极为罕见。
当今为成化斗彩科学命名,是沿袭清人并不完全的认识呢,还是起用明人自己的称呼?我们觉得,还是以“成化斗彩”冠名为善,但是,必须重作科学阐述。“成化斗彩”称呼约定俗成已有二百年左右,人们在研究实践中也不断地以自己的经验充实“成化斗彩”的认识内涵,海内外相关人士皆知“成化斗彩”,因此,易名不善。我们可以给“斗彩”概念重下定义为“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以钩勒填充、点缀、渲染、覆盖、拼凑等装饰方法表现的彩瓷工艺。这样下定义便对传统概念作了科学的扬弃。而“斗”字,仍取“拚逗”之意和“斗妍”之趣。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粉彩牡丹花纹碗。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霁红是中国传统陶瓷产品的佼佼者。是高温颜色釉中的一颗明珠,清项元汴《历代名词图谱》记道:“……霁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其釉面特点是红不刺目,鲜而不过,釉面不流,裂纹不出。它的别名繁多,有“祭红”,有称“鸡红”或“极红”,其实都是一个品种。由于都是以氧化铜着色而且是一次烧成,外观也相差不太远,所以人们往往错把“郎窑红”当“祭红”,正因为这点,电影《祭红》用了“郎窑红”(因清康熙江西巡抚郎廷极兼督瓷器而得名)来代替“祭红”,以假乱真骗过了千百万人的眼睛,其实仔细观察“霁红”与“郎窑红”无论从色调风格,釉面特征,烧成温度均有显著的区别,如“郎窑红”呈色极为鲜红,透明度强,具有较大片裂纹,器件上部略有流釉现象。而“霁红的红色则较深沉安定,釉面列裂纹,无浮光也没有流淌现象,口底有都有灯蕊边,但它们的釉料组成及工艺情况却比较接近,对色釉富有经验的人可以巧妙地把一缸配好磨细“霁红”釉变成“郎窑红”釉,有趣的是同时也可以把一缸配好磨细的“郎窑红”釉变成“霁红”釉。
令人更感兴趣的是古人配制“霁红”真可谓不惜工本,象珊瑚、玛瑙、寒水石、珠子、烧料……有的配方甚至真的掺入黄金,可是烧成率仍然很低,原来“祭红”的烧成仍是一门“火的艺术”,也就是说即使有了好的配方如果烧成条件不行,也常有满窑器皆成废品之例。如五十年代苏联搞“社会主义大家庭技术协作”时,其中苏联、民主德国、波兰、捷克等国专家从中国学会了配制“霁红”的工艺,可是他们回国试烧是无论如何也烧是无论如何也烧不出合格的“霁红”,并非配方是假的,而是他们用火的艺术还没掌握也好而致。今天“霁红”仍有不少新的研究课题有待人们去研究解决。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描红抹金彩三足水洗。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古代金彩装饰有描金、贴金(戗金)两种技法。描金即把金粉调入适量的胶水中,用毛笔蘸金料在瓷画上描饰。明代时景德镇窑使用金彩装饰瓷器十分普遍,从永乐、宣德至嘉靖、万历时期,未曾间断。清代时以金粉代替了金箔,描金代替了贴金。康熙时期官窑精品多饰有富丽的金彩,如白地红彩描金龙纹盘等,绘画精致。清乾隆期是瓷器烧造的鼎盛时期,在这种背景下,金彩烧制也达到了顶峰。在传统烧制金彩的工艺基础上,乾隆朝工匠吸收了日本的抹金技术,使这种传统工艺更加成熟。品种有蓝地描金、酱地描金、粉彩描金、珊瑚红地描金、绿地红彩描金等,都制作精细。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天目白均窑桃形盘。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评价慎高。钧窑创始於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号数,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而作的记号罢了。
钧瓷釉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铜红釉。这样,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钧窑釉色大体上分蓝、红雨类、具体的可呈现月白、天青、天蓝、葱翠青、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红等。其中,蓝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都具有莹光一般幽雅的蓝色光泽。
钧瓷釉色有一种莹光一般幽雅蓝色乳光,其色调之美,妙不可言。釉色分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烧制色釉“窑变”为其特色。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它青瓷的另一个特色。钧釉中的紫色引人注目。各种紫色是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钧釉的紫斑在工艺上是将青蓝色的釉上有意涂上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后人对钧瓷的紫色的评价极高,近人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说“钧窑器一枚,价值万金┅┅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钧,其器皆纯色。”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抹红彩描金花蝶纹葫芦式水盂。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黄均釉葵式长颈双耳尊。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釉里红八吉祥云纹葫芦瓶。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釉里红瓷器始于元代,兴于明初,成熟于永宣,精于清初。据传釉里红瓷器的创造发明还缘于一次偶然的巧合,说是元代铜匠围着粘有铜屑的围裙,到窑厂找绘制瓷器的艺匠聊天时,把铜屑抖落在成型瓷器未干的坯面上了,因铜屑粉末颗粒细微,难以肉眼观察得到,所以蘸釉水时也未被工匠发现和处理,后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制青花瓷的同时,粘了铜屑器皿部位也还原气氛烧制成带有晕散的红色,幸运的是这种铜元素要还原成红色的温度要求几乎与青花一致,经追究,发现这种红色即为铜匠围裙上的铜屑所致,就这样,一种釉下彩瓷器的新品种——“青花釉里红”就这样问世了。由于这种红色对烧成环境及温度的要求略差于青花,所以成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可谓凤毛麟角。但作为釉下彩的一个品种,釉里红还是由自己的独到之处的。进入明代初期的时候,朱元璋酷爱红色,他颁布‘以红色为贵’的旨意,并且朝廷规定‘服色所尚,于赤为宜’。此外,在五行学中,朱是代表南方的颜色,所谓‘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分别指的就是南北东西。因为朱元璋在南方发迹,所以红色对他来说很吉利,自己又姓朱,所以他对釉里红非常重视,釉里红的生产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到了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了,它彻底摆脱了元末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而且,宣德时期对铜红釉的烧造技术掌握得较好,纹饰清晰,色泽鲜艳,被称为“宝石红”。宣德釉里红传世极少,其胎体细腻,釉面洁白,再与明艳的釉里红相配合,达到了釉里红工艺上升至较为高雅的境界,这也为后世的豇豆红、郎窑红等色釉瓷器的发明创造开创了科学利用金属元素的先河。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这是另外一件釉里红八吉祥云纹葫芦瓶,与前一件的纹饰有所不同。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八吉祥纹是瓷器传统吉祥纹样之一。由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种吉祥物组成,偶有火珠状吉祥物代替其中之一,常见与莲花组合成图案。此纹样从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始于元,流行于明、清。元代采用印花装饰,纹样的排列无一定规则,主要见于景德镇卵白釉器和龙泉青釉器。明代除永乐甜白器上继续采用印花外,从宣德始则多彩绘,有青花、斗彩、五彩、绿地黄彩等品种,清代乾隆、嘉庆朝以粉彩器为多见,也有珐琅彩制品。花纹排列有一定规律,明代永乐开始接轮、螺、幢、伞、花、鱼、瓶、结排列,从明万历至清代则以轮、螺、幢、伞、花、瓶、鱼、结为序,清乾隆以后也有不按顺序排列的。除少量的法华器外,一般都由景德镇窑烧造。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釉里红云龙纹直颈胆瓶。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胆瓶圆腹底厚、颈长口小、简洁流畅、稳定挺拔,特别适合于清供单枝长茎花草,而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增加了其深厚久远的文化底蕴。胆瓶高雅脱俗的联想,养心励志的寓意赢得文人共识,也使其独具了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早在宋代,胆瓶就被引人佛堂斋室,成为清净之地超凡脱俗的灵物;元代失意文人以野游冥想为乐,胆瓶孤花尤合逸士心意;明代士大夫阶层日益壮大,胆瓶寓意被功利所异化,变成达官新贵们显示高雅兴趣及身份的标志;清代社会变革加快,商品经济发展,胆瓶被描金绘彩、附耳加环,沦落为世俗享乐的玩物。
胆瓶不但为文人所喜爱,同时也为僧侣信徒所看重。外传佛教活动里线条柔媚的净水瓶,在与中华文化的同化中,渐变为造型古朴的胆瓶,成为礼佛场景中的经典器物。胆瓶那千年不变的鼓腹里,承载的并非只是清水、空气与虚无,实则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以及天人和谐的价值观念。
泡网分: 40.72
精华: 8帖子: 10857
注册: 2009年11月
粉彩黄地开光花鸟纹双象耳长颈如意瓶。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国老电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老电影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中国老电影一览表
你可能喜欢  清代祭红首饰一套 想当年,一部名为《祭红》的电影在国内外映出后,不少观众对用姑娘的鲜血能够烧成红色大花瓶的情节感到惊奇不已。其实,这仅仅是电影采用的虚拟手法而已,实际上用鲜血是烧不成红瓷的。无独有偶,在古代也有类似的故事流传。相传在明代宣德年间,宣宗皇帝偶遇一件白瓷,发现白瓷…  想当年,一部名为《祭红》的电影在国内外映出后,不少观众对用姑娘的鲜血能够烧成红色大花瓶的情节感到惊奇不已。其实,这仅仅是电影采用的虚拟手法而已,实际上用鲜血是烧不成红瓷的。无独有偶,在古代也有类似的故事流传。相传在明代宣德年间,宣宗皇帝偶遇一件白瓷,发现白瓷的釉面被染成红色,且色泽鲜艳夺目。于是传下圣旨,命令御窑厂立即烧制这种红色釉瓷器。然而,要想烧出纯正的红釉异常艰难。正当窑匠们屡烧不成、一筹莫展、大祸就要临头之时,一位窑匠的女儿在梦中得到神仙指点,只要她投身到熊熊烈火的窑炉之中,以血染釉便可烧成。于是她便舍命入窑,从而满窑瓷器的釉面皆呈红色。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国制瓷业献身的烈女,特把宣德时期的“红色宝石釉”命名为“祭红”。  当然,以上种种皆不足为信。之所以有这样的题材电影或传说故事,都是为了说明“祭红”瓷的来之不易。据闻,当初《祭红》开拍之时,影片中的那个“祭红”大花瓶,由于开拍前屡烧不成,才临时改用另一件“郎窑红”取而代之的。  因为稀有,所以珍贵。因为珍贵,所以收藏。如今,机会来了。在北京市的通州区宋庄镇宋庄古玩城,一家名为“宋庄静雅斋”的古玩店铺里就藏有一套清代祭红首饰。初听到这件消息,还真不敢相信。直到亲眼看到这件“宝贝”后,方才知道人们口中的“祭红”魅力是如此之大。这套清代祭红首饰,共包括四单件,其中耳坠一对,戒指一枚,吊坠一枚。  整套饰品与“祭红”瓷巧妙结合,创造出中国人最喜爱的“中国红”。那红意味着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性感、热烈、浓郁、委婉;意味着百事顺遂、驱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 那红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的元素;采撷了晚霞最绚丽迷人的光芒;蒸腾着熊熊烈火的极温;凝聚着血液最浓稠活跃的成分;糅进了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浸染了枫叶最成熟的晚秋意象……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祭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