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瓷器的釉是什么会熔化,那会是什么样子

古瓷器鉴定口诀大全
我的图书馆
古瓷器鉴定口诀大全
  中国的瓷器,离不开中国的七千年文明史,在瓷器的发展与制作方面包括了方方面面的中国文化历史。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中国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学习”文化作出了贡献。他说:“我有十加五而自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告诉我们学习多么重要,在学习的道路上,中国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办法。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在中国的学习中为了尽快掌握学习的内容:有百家姓、三字经,在中医中有汤头歌诀、频湖脉学,还有很多为了尽快掌握学习内容的尺牍和歌诀。这些不但是中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宝贵财富,也是为中国“学习”文化的贡献,有的就是经典。  在中国古瓷中也有口诀,如:近代著名古陶瓷专家孙瀛洲先生,为了好记、易懂,在他的著论中就有对明代时期成化为款识的:“成字一撇直到腰,成字一点头肩腰”的口诀。当读到这个口诀就对“成”字感到头脑清晰的记住、不易忘掉。  当前,中国进入又一个盛世。人民对文物非常看重,其中包括中国古瓷器。可是对古瓷器人们在它的鉴别方面特别的陌生和无奈,尽管有很多的书介绍,但是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人们忙于工作,要想系统地学习古瓷器也是很难的。  为了能够尽快的入门,我采取了中国最传统的方法,将古瓷器的认识于鉴别编写成口诀,简单易懂。从宋代一直写到清末民国,每个口诀的内容都说明了一个或几个代表瓷器时代的特征,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某一个问题所写的,达到学以致用,这给鉴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达到快速易懂,每个口诀后面都加上了解释。对有的窑口和重要古瓷采取了多套口诀。用不同方式切入的方法,进行反复背读,这样达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读者对一个问题进行反复学习、反复认识,达到快速掌握的目的。在这本口诀中,不但采取了中国古瓷器历代专家的观点和鉴赏技术,也将近代中国考古和世界对古瓷的研究发现加入,如:汝窑不是几十年的历史,而是百年以上的历史,因此它的鉴赏也就会有变化。过去认为很少量的存于世,随着历史认识的改变就改变了,现在认为汝窑生产百年以上,那么它的存量和原来就不一样了,汝窑的特征也发现了不少。对元代、明代也是同样,由于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工作,发现了很多与原来不同的古瓷器,认为明代的,却在考古中发现,它不是明代的而是元代的。又如过去没有携带方便的放大几十倍的显微镜,今天人们可以随身携带显微镜。像这样的问题,就是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给古瓷鉴定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方  法,因此在本口诀中,带来鉴别上的方便,使鉴别手段更全面和完整,使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本书以熟记和易学,易懂为目的,以普及中国古瓷器鉴赏知识为根本,采用了大家喜欢的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口诀形式。当然,为了押韵,易记,易背,简短的口诀因字数所限,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如叙述文字那样准确。但口诀所描述的重点却是,只要熟读口诀和看过相应的解释后,就能心领神会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其他他书籍和有关文章,或读者本身就有古瓷鉴赏功底,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口诀中存在相似之处,有些句子内容不可避免的要重复。如:一件瓷器,可能从口说起,也可能在说底的时候又联系到了口,这样就必然要重复;还有的是从对比的角度写的;有是从仿品说起的;也有的说底为了口诀的句子能够合仄押韵,可能由三句话说完,却变成四句或六句,这样就造成了重复。但是对我们也有反复学习,反复认识的好处。不然的话,如果是从头到尾一口气贯通下来也许会感到乏味和枯燥,实际达到没有重复句子很难,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鉴赏技术的本领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长期的反复训练。  当然本册口诀写了不少,也有重复句子,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先读口诀后读解释,也可以先读解释再读口诀,还可以只读口诀,或者多读解释少读口诀。但它肯定是一本使初学者在鉴赏古瓷的学习中能够尽快领悟的书。为了真正能够快而简练,因此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法。用小学生看图识字的学习方法,将古瓷的制作画出来,使我们和古人对话,从图画中学习到古瓷的制作工序和技艺。这便于初学者学习。但由于笔者的文笔能力的欠缺,本口诀可能有文字、语言、技术、观点上的问题,望阅读者提出。  王国丙  补充说明:关于新浪连载和最新作…  本书实体版已于2007年由蓝天出版社第二次出版,目前市面已很难买到。为了使更多陶瓷爱好者能尽早阅读到此书,作者决定在本书第三版面市前将第二版的精华内容在新浪选载,已飧读者。如有需要实体书籍的朋友,可以发送邮件至gb@进行预订,本书第三版定价在130元左右,预订可以享受六折优惠,预订名额500人,先到先得,额满为止。  2009年5月和7月,笔者将继续出版《元明清瓷器鉴定要点》和《青花瓷鉴定秘要解典》两本专著,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通过gb@进行预订,前500名预订者可享受到65者优惠,并可获得作者亲笔签名。  更多详情请关注网站www.,我们将及时公布新书出版和预订的最新消息。  总论  中国古瓷器的历史悠久。青瓷的制作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可见历史久远。在古瓷器制作过程中包括选料、加工、制胎、上釉等多道工序。如果我们略加深入就会发现古瓷制作的历史是一部简介的中华史,它几乎记载着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  现将对古瓷器的看法分项展开说明,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不分项展开说明是不容易说清楚的。其实说清是很难的,因此在这里只是提示一下而已,因此在古瓷的学识和看法上还是太浅薄了,比如:绘画的纹饰、从故事画到寓意画、从崇拜的图腾到山水画。有亭台楼阁,也有山水;有战争的,也有祥和的;有书画的,也有舞乐的;有农耕的,也有渔民捕鱼的渔家乐等。  这些绘画即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追求,也记述了历史。在古瓷器上对人物的描绘,也有瓷器器形上的需要,配合时代恰如其分。由于学识有限,在这里只能提示一下。  一、从内容上看  从器形高达到一米的瓶、罐、龙缸,小到水滴、鸟食罐、围棋子等。有军用、有皇帝御用、有官用、有民用等。从绘画上就更多了,如三英战吕布、萧何月下追韩信、周亚夫细柳营、杨家将、刀马人等。这些画面有的是成套的军事故事,有的描写男耕女织,有的描写渔家乐,有的描写手工业,有的描写教育,如美人带子,孔子讲学等,有描写幸福的福、禄、寿。有写佛教道教的祭天祭地,如八宝、杂宝、三星图、八卦图。有供欣赏用的博古图,有文人雅士的文房四宝图,也有文房四宝的器物,有琴、棋、书、画图,有画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有访朋问友的携琴访友图。有介绍故事片段的金陵十二钗。有介绍各路神仙的八仙、八老、九老敬见图,有文人贤士图。有计算日、月、天、地的运转图。有人们渴望平静和管住水患的海八兽,有祈盼吉祥平安的饕餮图。有各种各样的寓意生辉的纹饰图案,有华夏历史上历代崇拜的多种图腾:龙、鹰、狮、蝉、鸟等。有文字、有诗赋和文章,有史料的记述。我们可以通过这五颜六色的画面看到从天到地,从古到今形形色色,包罗万象的图案和造型。在今天我们欣赏这些瓷器时如同看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历史,中国古瓷从另一个侧面为华夏文明提供了证据和资料。当然说瓷不可能不联系到陶是瓷之前的泥塑艺术。  二、从造型方面看  中国几千年历史是世界上惟一能够有记载可查的历史。在远古时是用石器造崇拜物和用具、工具的。从玉石的雕刻中就可以看到当时的崇拜物;当出现陶器时,同样讲这些器物造出来,要知道在夏、商、周三代就用陶器制作这些器物了;再后来,发展到瓷器时代,由于在可塑性上取得了成功,所以又将陶器和青铜器、玉器的制作品用陶瓷做了下来。因此能够将历史保留下来最多的是瓷器,反映历史面最多的也是瓷器。这与瓷器不腐、不烂的特点有关,与中国历史上的厚葬,视死如生有关。过去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族户,家家有墓地;隐居人士、商富人家,户户也有墓地。古时人们观念上要求的厚葬恰恰是将一些瓷器埋入了地下,再加上视瓷为贵重物品采用了窖藏,又如:洪水、山体滑坡等掩埋的原因造成了中国地下的瓷器特别多的特点。但如果不是瓷器是一种永不腐蚀品,也难以保护下来。  瓷器的造型有缸、罐、瓶、碗、盘、碟,有供器香炉、斗、琮,有供欣赏摆设用的花插、花瓶;文房用具笔、砚、洗、水滴,有水具,也有盛具;有转心瓶,也有把玩的鼻烟壶;有壁砖壁画,也有皇帝用品;有军事用的和符、令牌、印章;有文武大臣上朝用的瓷制朝珠、瓷制笏扳,有供奖励用的赏赐品,有供宫廷用品,也有生活用品,有的是按夏、商、周的习俗制作的崇拜品,赏品、图腾,有进贡的赐给品等。可谓之只要是历史上发生的用品,在瓷器的造型上几乎都可以寻找到,可以说看古瓷造型就可以了解以部分中国崇尚史和文明古国的形体审美史。  三、从陶瓷绘画上看  从画工上看,可以从古瓷器上看到一部很完整的绘画史。在古陶器上有世界上最早的点绘、涂抹的抽象画。在古陶器上只涂抹几下或雕刻几刀就出现了似像非像的艺术画面。在古瓷器上有的只用几笔却勾绘出了大写实,大写意的画面,图案。如:勾画出的马、牛、羊、花鸟、山水、草石、人物等,十分美丽可爱,给人以越看越爱看,感人肺腑,意境深远的感觉。  从画工上看有的用大笔,有的用小笔,也分中锋运笔和小笔点触;有大笔勾勒,有小笔双勾线,有飞白、留白、拔白。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中国绘画的各种皴法。  在分水青花中清朝的康熙时期就用一种青料在画面上表现出远山近水,远近分明的五层次,甚至十二层次的青花瓷器,在分水青花中用了透视法,使单色的青花瓷器在一个很小的画面上表现出远近的远山、近水,水在房前的山水画。这种青花瓷器在康熙时期是非常成功的青花瓷,如果将一个瓶子或罐子展开看那就是一尺或几尺的单色古画页。  利用釉的色彩在古瓷器上画出了墨彩、三彩、五彩、粉彩、珐琅彩,不单有中国的国画、写实、写意、功笔、木刻、剪纸画,也有国外传入中国的西洋画、油画,画工有粗犷的,有细腻的,但笔法都娴熟流畅。看古瓷器上的画简直是一部中国的绘画史,也是华夏儿女给世界人类的一部绘画史册。古瓷器上的绘画及图案纹饰,对研究中国绘画和学习绘画来说是一个极好的鉴赏品种,也是一块收藏绘画艺术的宝地。古瓷上的绘画是绘画行业的一个大的族群。  四、从文字款识上看书法  在中国古瓷器中的题诗题词和款识上,有一部分是名人书写的,如皇帝笔迹,名书法家的笔迹;有的是仿名人的,如仿王羲之的,怀素的等等。也有的画家书法家直接写在瓷器上的,还有的是名人仿前朝名人的;有唐诗、名言、名句,也有长篇的兰亭序;有花好月圆,也有写学习写故事的;有赞美语,也有警句;有教育家孔子的名言,也有皇帝、大臣的名言;有祭天祭地的,也有世界历史的。中外名言都可见到,有寄托语,还有冥器上应用的句子;有记载历史的;有祈盼幸福吉祥的。有象形字、甲骨字、梵文字、西夏文、古汉字、少数民族的字;有中文,也有外文;有凸雕字、阴刻字;有印、压的花款字;有毛笔字,也有其他笔法的字。有大楷、小楷、又有草书。  从书法的角度看中国古瓷器是中文、外文、佛教用文、民族文都有,真是多种多样。要欣赏文字,学习书法,从瓷器上可以得到很多营养。瓷器上的书法是仿笔迹最认真的书法;也是名人在瓷器上写的最认真的书法作品。在中国古瓷器上正、草、隶、篆都可见到,可看到文字的演变,又可看到书法的发展。因此古瓷上有历史痕迹,而书法写在瓷器上也有历史价值。所以一般来说有文字记载的古瓷器是比较贵重的。写在古瓷器上的书法文字是一份永不褪色、不腐蚀、可天长日久摆放的书法作品,是写在摆设品上的书法字帖。而有些瓷器上不但有长篇的文字,还有在写文字的器物上绘着画。这种配画的作品非常珍贵,往往是仿大书法家和大画家的作品。有的还配有印迹和年代。  真可以说是收藏这样一件古瓷器即收藏了古瓷器又收藏了画页字帖。欣赏之很有品味,临摹之心能纯洁,拥有之心能满足。  五、从古陶瓷器的分类看  古瓷器的分类很早,也有很严格的标准。这种分类不但是窑口的分类,也是封建社会和君主制的社会等级分类;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分类,有权者与佣人间的区别,老少,男女的区别,公用与私用的区别;文武、军事、生活、祭天、祭地分类十分明确。  如宋代的古瓷中人们评出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还有龙泉、德化、吉州窑等。又如有单色釉、青花瓷、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等等。真可谓:大分有年代、窑口,小分有釉色,细分有应用等级。  瓷器中的供器有琮瓶、香炉、熏炉、斗等;生活用品有盆、碗、盘、碟、缸、罐等。还分琢器和圆器(即立件和卧件),官用瓷(官窑)和民用瓷(民窑)。官用又分皇帝御用品、把玩品、宫用品、妃用品、赐品、赏品。公用品又分玩赏、陈设、贺寿瓷、庆典瓷等。  这些古瓷对造型、纹饰有严格的制作规定。如明朝以后皇帝用五爪龙,后宫用团龙、团凤、团马,平民百姓不能用。黄色釉为宫廷专用。武官用狮子、虎、豹、熊等,文官用麒麟、鹤、锦鸡鹰、鹭鸶等。有供军用的合符、令牌,有供文人用的文房四宝,这些瓷器的纹饰都有严格的要求。  也有方便生活,含有科技水平的倒流壶、温水壶、保温壶,饮酒用的公平杯、爵杯,这些器物官用的加工精良,款写得清楚,往往一件宫廷用品会经过层层挑选,才能送到宫中。  可以通过古瓷分类来考证研究历史文化的发展。古瓷器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是国宝,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从类型的应用上不但可分出多种,还可分出国内瓷和外销瓷,从画工上可分国画瓷和西洋画瓷。因此说古瓷器分类不单反映出了中国的历史,也反映出了其他国家的历史,从古瓷器的分类中还可以研究部分世界史。  六、从绘画的人物中看服饰装束  古瓷器上所画人物的装束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中国古瓷历史长久,涉及面广,很多人物装饰都是有的放矢,是按历史人物当时的装束绘画的。宋代是宋代的画法,元代是元代的画法,明清也有各自的画法,他们都是按本朝情况画本朝的服饰装束。但他们画前代的历史人物也基本是按历史原貌画上去的。其人物服饰、动作、佩戴、骑具、用具、手持物,都是按当时规定绘画的,如元代多画西域胡人装束,骑装束以草原游牧为多;明代画汉人,以中原和江浙及长江一代的服饰为主,多穿丝、棉制品;画军人装束有盔甲战袍,文人以长衫乌纱帽,画仕女身穿长袖锦衣,头梳高发髻,面部清秀;画坏人张牙舞爪,身穿衣服不整;画好人面善端正,穿着得体整齐;画小孩嬉戏顽皮,花衣宽裤,头戴小帽,衣着好看。有冬装,有夏装,有长衫,有短衣;有的飘逸,有的板挺;有的一看衣着就知道是历史上的哪个人物,是文,是武,是凶,是善。依据年龄的不同,地位的不同,衣着就有变化。应该说古瓷器上的绘画也是一部中国历史的服饰装束展,是一部军事,政治,官用,民用的服饰图集,是古代官民的服饰模特大图册。这对于服饰的研究和历史服饰的考证,有着千年不变的纪实作用,其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不可估量。因此世界很多国家的服饰在中国古瓷中有反映。中国古瓷器上绘画人物服饰是擦不掉的,不腐蚀的。因此可视为世界之宝,无价之宝。  七、看古陶瓷器的雕塑艺术  中国古瓷器在有瓷以来就有雕塑。在古陶器那就更早了。其实陶瓷的本身就是用泥土做的雕塑品,初期是以压条纹和来复线圈为主,但后来就在古瓷器上雕塑出动物、植物,以致山水、人物。这些瓷器都十分珍贵。  在中国古陶器中不但有各种各样的雕塑,而且还有成套的人物故事雕塑。在这些古瓷雕塑中包括了当时的习惯,人们的追求,其图案的雕塑十分美丽古朴。如回形纹,钱币纹等。在清朝的乾隆时期有仿朱漆大棒槌瓶,上雕有十八罗汉斗悟空,人物表现十分生动,给人以每个人都在动的感觉,表情及动作真实,整个画面十分美丽,就连手的骨节、肌肉、眼神都雕的很准确到位,画面的整体布局及所表现人物的突出部位也很圆满,这就是古瓷雕塑的水平。  在一些古雕瓷中利用了各种雕刻的技术手法,显得技艺娴熟。刀法老练流畅。在古瓷中可以看到雕、刻、印、压、剔、挖、抠、挑、粘、贴、堆、塑等多种手法,有凸雕、阴雕、透雕等。清代的转心瓶中,就用了高超的技法,使瓶内外分两层,有透雕,有浮雕,又可转动,这是泥和火的艺术杰作,非常成功。  远在唐宋时期就有人物、动物雕塑,如骆驼、人物、牛、马等,还有倒流壶、保温盘、温壶等,这些瓷器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方便和乐趣,孔明碗告诉人们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三国故事。  古瓷雕塑不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和乐趣,也给古瓷带来了发展和扩大,它给人类雕塑留下了一笔财富和历史资料。看古瓷雕塑能看到雕塑技巧,也可看到雕塑的发展史,它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品味细腻的表现手法。古陶瓷雕塑技艺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有用瓷器雕塑的人物族群,它给考古者、艺术家、雕塑家、收藏鉴赏家、学习雕塑的人们留下了一块见习,欣赏的圣地。  八、看古瓷器的烧造与建筑  从考古中可发现中国的古瓷,不但有生活用品,观赏摆设品,把玩品,还有大量的既美丽又适用的建筑品。如考古中发现的古陶砖挂着彩釉,还有彩釉壁砖、彩釉艺术雕塑品、镇墓兽、上下水道用的贴釉面砖等等。  在一些古老的城镇,如北京、西安等,都有宫殿建筑物。这些建筑上有挂釉的琉璃砖瓦,有镶嵌墙上,屋顶上,廊柱上的瓷釉吉祥物。有盛备用水的釉陶瓷龙缸、大缸,有放在门口的狮子,麒麟座墩;有大型廊柱;有彩釉壁砖、地砖,封檐用的彩釉瓦当,有照壁墙用的艺术砖;有九龙壁。可以说古陶瓷中应用在建筑方面的古瓷很多,它给古建筑带来了美的感受。这些古瓷建材,美丽耐用,给建筑增加了五颜六色的色彩,增加了艺术的氛围。  今天,建筑用瓷非常广泛,从下水管道、洁具,洗浴器,到电器绝缘、化工防腐防酸,以及生活上的防水防腐等都有了瓷材料,进入了人民生活的许多领域。可以说古瓷在建筑上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瓷建材的应用。这个功劳与中国古代发明的陶瓷分不开,这是中国古陶瓷传承的结果。是中国古陶瓷在建筑业的贡献。  九、看古陶瓷器上的民俗民风  从古陶瓷的造型和图案绘画上,可以看到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民俗民风。他们的雕塑和绘画人物的表情与服饰,摆设与手持物,山石等都很细腻的反映了各朝代的民俗民风。  在瓷器上绘画和瓷雕塑的人物,房子,山村,桥梁,青砖白墙,亭台楼阁,坐骑及时代的习俗等等,都能反映出当时的民俗民风。如元代的服饰与唐代的不同,唐代的人身穿绢纱,脸形胖,而元代的人身穿西域服饰,看上去缺少了飘逸感。从元代的胡人乐舞扁瓶上可以看到当时草原牧人的舞姿和乐器,看出对舞的热爱。清代美人带子中的仕女装束典雅,坐在桌旁的椅子上,桌上摆着书画或文房用品,一个或几个童子玩耍,有瓶镜摆设,意在告诉人们一个有知识的女子,她可以教好带好小孩,小孩能参加科举。有的放风筝,有的手持锣鼓,有的放鞭炮,有的打拳练脚,有的下棋,有的看书画,将民俗民风表现得十分浓厚。有的画童子手持莲花,有的给人以尚文尚武;有的画寿星意在祈盼长寿,敬老爱幼,有麻姑献寿,有麒麟送子,有李白醉酒,有的画渔家乐等。在这些绘画和造型中因制作年代不同,而服饰和人物组合也不同,画面的点缀也不同,这都是当时民俗民风影响造成的。如明早期和元代绘画的仕女用铜镜子梳妆打扮,而清末画仕女用的却是水银玻璃镜子,如此种种很多,都反映了时代的风尚。  在内容上也十分丰富,有杨家将,有四郎探母,有穆桂英、花木兰,有唐太宗,有西厢记,有桃花扇、牡丹亭,有男耕女织,在渔家乐中有垂钓、训鱼鹰、网捕等丰收景象。有的画吉祥如意,福禄寿,有画牡丹显得富贵,有画竹子显得生活节节高,有万年青的松柏,有山石风景,有村庄白天和月下,有的上供神佛,有雕塑的关公、观音神像,有的代表追求,有的代表祈盼。还有的是为了镇宅。  民间风俗多种多样。在古瓷中利用动植物的特征及生灵制造出美妙的寓意,也利用这些动植物的谐音创造出了很多寓意生辉的图画。在古瓷器上反映各朝各代的风格,这对研究古代民俗民风民族文化,是一个极好的园地。瓷器上包括了中华大地许多民族的民俗民风,因为在中国的很多省都曾经有烧瓷的窑口,也在许多省考古中发现陶瓷。另外在一地烧的瓷,也可能在商业流通中流往外地,也可以由外族外地到有瓷窑的地方定做,因此,有瓷器的地域是全国性的。  中国古瓷是中国民俗民风的史册,也是中国多民族的民俗、民风组合的多元体记载。  十、看古陶瓷器的鉴赏  由于古瓷器涉及面广,因此只要是一个对本职业工作热爱、有敬业精神的人,就可以挑选一个和自己行业有关的古瓷器来欣赏。如:搞建筑的,可选建筑方面有艺术的砖瓦瓷雕梁画栋;搞军事的有三英战吕布,刀马人的瓶罐,有鬼谷子出山,有周亚夫细柳营;搞办案的法律人事可选三堂汇审;搞体育的有婴戏图踢毽子、摔跤、打马球;搞艺术的有文房四宝、诗画及书法;农民可收藏耕织图、吉祥图、庆丰收,祈盼丰收的麒麟回头见日;爱交朋友的有携琴访友图,爱吟诗的有诗配图,搞科学的有倒流壶,吹响的水哨,喝酒的高足杯,公平杯。各行各业的收藏者从瓷器的造型和纹饰上几乎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收藏品和欣赏品,都能从瓷器上寻找到本行有关的古瓷器和乐趣,找到陶冶情操的雅兴。今天可以说全世界有很多人在研究中国古瓷器,欣赏中国古瓷器。这些收藏者,鉴赏者,将进一步给中国古瓷器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利益。  总论中我写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其实何止这十个方面。如历史学家,考古工作者常常对发掘现场,用陶瓷进行断代分析等也都应用了瓷器。在中国目前盛世中,要学习,要玩耍,欣赏研究古瓷的人很多,将来还会更多。中国有几句古语:一句是“干什么吆喝什么”,一句是“欣赏心爱品陶冶情操”,还有一句“心爱品是无价之宝”。那么可问一句古瓷中对哪个行业没有涉及?对瓷器的古香古色谁不喜欢,只要爱好,必然收藏。  面对中国古瓷收藏热潮已经到来的今天,人们都渴望手中有一件或几件古瓷留作欣赏,当作宝物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谁又能尽快的学习到对古瓷的鉴赏呢?为此笔者采用中国最传统快速学习法——口诀式学习法,将古瓷鉴赏编成册,作为初读快学者实践前的学习资料。  看古陶瓷工艺制作示图,了解制作…  为了能够更好更快的认识古陶瓷,鉴别古陶瓷,应该对古瓷制作有所了解,这对鉴别古瓷器的帮助非常大,非常必要。如:知道在古瓷器制作中因当时的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制作底时的挖足、削足和现在不一样。在鉴别中就会尽量发现和当时制作工艺相关的情况。如:不平、跳刀、削刀痕迹。知道古瓷器中的立件是分几块对接制作的,在鉴别时就会去想办法看是否有对接痕迹。  为了能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在本册中用图示方法将古瓷制作情况简单介绍。通过看图了解古瓷制作工艺,初学者做到看古瓷制作图,知其工艺技术,知其特色来历。有利鉴别真假,方便学习见效快,掌握其鉴别本领。  1.看古代制瓷图如同和古人在一起  看图识图如听讲,感受真诚不空想。  似与古人在一起,山地采矿取料场。  运料选料全过程,淘料练泥见识广。  注解  看图学习即快又好,一目了然,比任何书本学习都快。省时、省力、又直观。  2.细看古代制瓷图知其工序  制胎切口修足中,古时窑工动作清。  修胎晾坯荡釉忙,制作粗绘细画精。  入炉烧窑出炉选,陶瓷外运苦窑工。  注解  看图要用心细看,按顺序看,才知古时的制瓷过程,给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看古代制瓷图,才知道古瓷存在的特点和原因  看图才知窑工难,工具用具笨拙缠。  全知古瓷制作法,鉴瓷才把古意还。  注解  看制作图时,对古时的工具、用具,制瓷手法真正了解,才能较好的学习到古瓷的制作过程,掌握古时瓷器上存在的痕迹特征和来历,对鉴别古瓷很有帮助。  本书共几百首口诀,从标题1到标题19为古代制瓷示图,从示图开始学,会对深入学习有利。  晋、宋、辽瓷器鉴别应知  中国的陶瓷起源很早,早在汉代就有很成型的陶塑。如:人物有农夫、厨师、歌舞、舞乐、杂耍等,动物有猪、羊、牛、鸡、马、犬等。建筑有随葬的冥器中的多层楼阁、亭台、粮仓、猪圈等。在烧制中汉唐时代很多用了铅釉,如北齐时范粹墓出土的黄釉扁壶,胎质细腻,釉色米黄、模印浮雕乐舞胡人的装饰、神态生动、制作精巧。  瑰丽的唐三彩更是精美。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东来囊驼满旧都”,“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当时用彩釉制成的马、骆驼。有的描写生活,有的描述了丝绸之路,有中亚种的双峰驼,有阿拉伯的单峰驼等,使今天的人们能感受到当时的繁荣,也给历史留下了考证。  在中国陶瓷史上以青釉为瓷器最早的色釉瓷,这应属于越窑。早在东汉时期发源地浙江的上虞、余姚、德清、宁波、绍兴、萧山、永嘉等地。这种青瓷在早期是无精细的配料标准,无最佳温度的烧制。所以油料成色不是太稳定。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技术已是很有标准的,很有技术,很不简单的了。因此看一个古老的文物瓷器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也应在认识瓷器的同时要知道什么是陶器,什么是瓷器。  中国最古老的瓷器应是青瓷,越窑是中国最早的青瓷。以绿青色为主,这种青色泛黄、泛微黄、泛灰青闪黄等。以铁为着色剂,含量在%~%之间,呈色后的青色为灰黄闪绿或微绿色。这种瓷通称青瓷也称绿釉瓷。在青瓷以后又出现了五大名窑。哥、汝、官、定、钧等多种窑。  越窑  20.越窑越窑古老到东汉,甚至更老不奇怪。  代代有诗赞美好,千峰翠色是美在。  浙江余姚上林产,秘色神秘有年代。  注解越窑是一个古老的窑场,早在东汉时就有了。依照考古发现,可以最早到商晚期(冯先铭《中国陶瓷》一书336页)生产的窑址,在浙江余姚上林湖,考察发现窑十分密集,是用含3%以下铁烧制的,在古代对青瓷的釉色形容其釉为“千峰翠色”有流沙的深浅度可见釉面不太匀。  还有一种一直被赞美的是秘色瓷,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五代塔基中发现瓶、碗、碟14件之多。并有记载,其色为黄青色。这使神秘的秘色瓷大白于天下。其实社会上现存的越窑瓷有一些就是秘色瓷。  21.东汉、三国、晋越窑青色辨  东汉越窑有青绿,三国越窑豆青好。  灰黄微绿晋越烧,越窑用铁青瓷早。  注解中国青釉发明于商代,但青瓷的大量生产始于东汉越窑。青釉是用低于3%的铁在800℃以上的温度烧成的。为了改变青色的不同色度,用不同的还原温度烧成了不同感观青色的瓷器。它们的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比例是%~%,只有青绿色含铁比例是,是用强还原温度烧制(详细见表1)。三国时期烧出不太好的豆青色釉,晋代烧成灰黄色和微绿色,但都是用铁做呈色料的。  表1瓷釉中铁的氧化态  22、陶器特点  普通粘土制为陶,温度九百烧陶窑。  百分之三陶中铁,胎粗釉粗质不牢。  不施釉或低温釉,吸水性好音低陶。  注解  陶是用普通粘土经900℃高温烧制成的,元代瓷是用麻仓土和高岭土,是一种瓷、土共成的瓷用好土,元代以前瓷大部分是由瓷土烧成的,陶含铁超过3%,胎粗,质地不坚固,常常有吸水性,扣之有声音低,没有瓷的声音清脆,明瓷早期五千年前就为了防裂在粘土中加入沙子和稻壳,稻壳烧后成为炭,有20%成为硅。在早期的陶器中就烧制成篦子、蒸屉等用具。  23.陶器  陶器挂釉不是瓷,制胎瓷土才是瓷。  鉴别要看足底胎,吸水若高不是瓷。  扣之声音有不同,足粗松散爱掉渣。  注解  在陶器上挂釉,画纹饰,看起来像瓷器,其实不是瓷器,它还是陶器。因为区别在于用什么料制胎。陶器所用陶土的含铁量在3%以上,陶坯要比瓷坯粗,质地不如瓷,不施釉或施低温釉,有的施釉不满,由于质地疏松,吸水性比瓷胎高得多。陶器是用低于900℃烧成的。  24.瓷器  高岭瓷土制瓷坯,瓷中含铁比陶低。  温度高烧一千二,瓷用瓷土制成坯。  瓷器基本不吸水,扣之声脆是瓷坯。  注解  瓷器是高岭土制坯,含铁量在3%以下,烧成温度达1200℃以上。施高温釉,细釉,有的施几次釉,瓷胎的吸水性很低,施釉的部位几乎不吸水,质地密,坚固。扣之声如钟,如铁。从元代起瓷土采用二元配方,即用高岭土和瓷石按一定比例制为瓷土,使瓷工艺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25.五大名窑  哥汝官钧胎色灰,官胎质密釉下垂。  汝窑薄胎又裹足,钧胎重厚超汝官。  胎薄体轻认定窑,竹刷芒口泪淌垂。  注解  宋代有五大名瓷,即哥、汝、官、钧窑。胎是灰色,但官胎质密釉下垂,汝窑胎薄裹足,钧窑胎重、厚的超过汝窑和官窑、哥窑器。胎薄体轻是定窑特点:胎白、口没釉,定窑有足刷纹,釉有泪滴下垂的痕迹。  26.看四大名窑的足  哥足灰胎火红连,紫金土色官足联。  汝窑裹足有支钉,钧窑露足如铁环。  注解  哥窑足灰色,足圆润,官窑胎因用紫金土,足表层是铁褐色,给人以和釉子连在一起之感觉,但胎里也是灰的。汝窑釉裹足是特点,钧窑露足表层如铁,足如泥为宋,足有砂粒为元钧。就是说:细为宋代粗为元代。按时间定窑五大名窑之首,是在邢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瓷。早在宋代就不用化妆土了。有酱、白、紫、红绿等色,有泪滴、竹刷纹。定窑器件是五大明窑中最轻的。  钧窑瓷  钧窑瓷在北宋时就生产,到宋徽宗、崇宁年间(年)继汝窑之后在河南禹县(当时称钧州,故名)。以当时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为最有名。烧制品为最好,是烧制皇室用瓷。这种窑的瓷先烧素胎,出窑后施釉进行二次烧制,以铜掺入釉料,使其产生泛红色的釉面。在高温下产生窑变现象千变万化,有玫瑰色、有天蓝色、天蓝葡萄紫、有自然流淌出的蚯蚓走泥纹、底上有蟹甲绿和记大小规格的数字,如: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恰似数字款。钧窑器造型古朴典雅、釉面自然。  以宋早期到目前的历史长河中。钧瓷的出现量、仿制量都有所增加。要能认出宋代好的钧瓷器件也不是很简单的事。这要有断代能力才能分辨出来是宋代的还是元代的、明代的。要了解钧瓷的特点,才会知道钧瓷时代特征,也要学习鉴别技术。  27.钧窑  胎骨坚如铁,铜红釉器也。  叩之出铁声,紫褐浅灰结。  二次烧为绝,蓝青白如雪。  变化万色云,曲流为特写。  釉淌补裂纹,蚯蚓曲爬也。  玛瑙掺釉中,万花的世界。  注解  钓窑几个朝代都烧,要找宋代的就要注意鉴别,看宋代的各种特点,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釉流淌有旋涡,有蚯蚓走泥纹,窑变万千像万花筒,釉中含铜。  28.钧瓷几个朝代的不同  钧瓷宋元明清烧,代代不同各有招。  宋钧胎釉为最好,元差清细神韵孬。  元钧胎粗又含砂,清钧细制胎又糙。  注解  钓瓷在历史上几乎没间断过,但是人们追求的是宋代的钧瓷,但是很少,而元钧和清代钧窑是有区别的,如果分代是可以分的。如:宋钧釉好、胎好,元钧粗糙,清钧过细,但釉面及瓷器的神韵是不够的。  29.宋钧  钧窑常常带斑红,高温釉中含有。  红斑蓝釉有过渡,蚯蚓走泥纹路行。  蟹甲青斑胎泥细,高岭土久亿年成。  注解  钧窑红斑是釉中含铜所出现的,红斑和其他釉色交接处有一过渡的是宋代的。元代的过渡差一些。有蚯蚓走泥纹,有蟹甲绿,足有满釉的少,胎质有泥质成为宋产。砂质的为元代的。应该说,钧瓷和景德镇瓷用的高岭土瓷胎是有区别的,和其他窑口用料也不一样。  30.宋元钧瓷鉴  宋钧釉活到圈足,元钧釉呆不到足。  宋器简单少雕琢,红斑过渡蟹青熟。  蚯蚓走泥兔毫在,瓷胎色釉鉴自如。  宋钧窑釉活,釉到足圈、元钧釉呆板露足多。宋器少雕琢,蚯蚓走泥纹明显。有的是兔毫纹,红斑有过渡边沿,有蟹甲绿,釉好胎如泥为宋。足粗走泥纹不活为元。  31.钧瓷五色  玫瑰红色海裳红,天青粉青月白青。  窑变出色十几层,各色釉亮白不明。  注解  配釉采用铜磷铁锡等多种元素,分别配制,分层挂釉,使釉层结构复杂多变。钧窑五色:天青、粉青、月白、海裳红、玫瑰红,如果再加上交叉色那就多了。钧瓷号称千年不变色,证明釉好,但白色部位不太亮,胎釉常常带有棕眼。  32.钧瓷辨认  官钧民钧历代钧,断代分钧怎么分。  官钧稳重多下坠,质坚胎硬扣铁音。  多次施釉显肥腻,流淌曲线扶感亲。  蚯蚓走泥有动感,紫红窑变飘渺真。  民钧金钧和元钧,数字大小把器分。  蟹甲绿斑护胎釉,胎质粗糙釉不均。  走泥呆板釉不活,看足釉胎把代分。  金钧胎粗色发黄,足釉半截是元钧。  堆贴镂划重又大,釉淌面粗元代钧。  元后各代仿钧胜,胎粗釉呆器失真。  注解  钧窑代代没停过一直有烧造,也分官钧、民钧。官钧稳重,器有下坠感,胎质坚硬,扣之声音如铁,多次施釉显得肥腻,有流淌的曲线感,手能抚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纹,有流动感,有的有紫红色的窑变飘渺如真,底有蟹甲绿斑,有护胎釉,有数字如款号的大小,数小的大,数大的小。民钧和元钧走泥纹呆板,胎质粗糙釉不均。  金钧粗而发黄露胎多。  元钧几乎仅有大半截釉。  元器重而大,喜堆贴纹饰,釉流淌严重。元以后仿品虽精,但纹饰呆板,失真不活。  断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纹饰,如:宋不加装纹饰,元半截釉,金元胎黄褐,显粗糙。  33.均瓷观泡  均窑铜红大泡出,泡在水流旋涡突。  温润色浅光环围,窑变天蓝泡更疏。  釉色流动不如红,天青泡多密不疏。  大小都见不分层,月白釉中泡不出。  红斑器物泡很稀,蚯蚓走泥均小珠。  注解  均窑观泡铜红釉是大泡,泡像在漩涡中。温润色浅,有光环围着泡。天蓝釉泡更稀,但釉的流动状态不如红釉,天青泡多密,釉没什么流动感,大小泡都有,几乎在一个平面上,不分上下层。月白釉中泡很少几乎不出泡,红斑器物泡很稀散,蚯蚓走泥纹都是小泡。  34.钧瓷观泡釉简句  铜红泡大旋涡出,色浅温润环中孤。  变蓝动感不如红,天青泡多大小突。  月白无泡红斑稀,蚯蚓走泥均小珠。  注解  参见33.注解。  汝窑  汝窑在河南省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宋代时属汝州)故名汝窑。汝窑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这种瓷胎不太厚、釉色有天青、天蓝、粉青、三彩等,是一种非常不一般的窑口、汝窑瓷釉色好看,而且釉光莹亮,在光照下有不同角度出现不同色度之说。器形以小型为多,常见的为洗、炉、尊、长颈瓶、盂、钵类。  汝窑有开片、底为支钉烧造。  过去认为汝窑在历史上仅烧20余年(在2000年后由铁源著《宋辽陶瓷鉴定》一书中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汝窑烧造时间为北宋初至北宋晚期的150余年,烧造的器物既有宫中传世品,也有民间日常生活用瓷,不反对汝窑的“官窑”性质,又将“民汝”并入汝窑。这种观点是随现代考古挖掘的出现,来认识的,这也是拓宽了人们对汝窑瓷的认识眼界和收藏需求,当然也对官汝、民汝、好的、差的等问题产生了鉴别上的需求。汝窑的款识有“奉华”、“蔡”、“甲”、“乙”、“丙”、“丁”字等,字以微凸雕为佳,在五大名窑中常有以汝窑为魁之说。但如何能鉴赏到好的精美的汝窑瓷和见到一件一般的汝窑瓷是不一样的。人们追求想见到的往往是宋代的最佳的汝窑瓷器。所以人们常说:“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35.汝窑  汝窑河南宝丰县,青色粉豆卵虾现。  胎体薄来釉层厚,玉石质感细开片。  多为仿古青铜器,更有弥足价上万。  注解  汝窑有黑灰色有白灰色,要注意鉴别,因有假的。  36.汝窑简句  胎白釉厚玉碎片,粉豆卵青弥足万。  注解  汝窑的胎是香灰色的,也有白胎的,釉如玉,开片碎,有粉青、豆青、卵青几种色。汝窑瓷本身就有弥足珍贵之意。  37.汝窑看形听声  胎薄釉薄色天青,釉中开片扣木声。  撇口撇足肚如鼓,灰胎硅化芝麻钉。  注解  汝窑瓷的特点是薄胎,细釉,釉色有天青色、粉青、月白三种,因胎薄,又开片,所以常常是扣之木声,口、足都向外撇,胎是香灰那样的白中泛灰的白灰色,支钉显凹,如芝麻的痕迹,常见支钉处显硅化的状态。(扣之木声是胎薄、开片造成的)  38、汝瓷鉴  脱口釉色凸若白,化妆土白支钉白。  月白粉青天青色,足撇八字足迹白。  放大镜看玛瑙釉,蝉翼蟹爪纹亮白。  天变釉变光照粉,泡封釉内疏朗来。  汝瓷釉好少纹饰,扣如木声铜声来。  注解  因汝瓷胎白中略灰(香灰色)所以釉在高温下脱口后口显白色,支钉痕迹也显釉,也是和胎色化妆土有关。汝窑釉有月白、天青、粉青三色,口和足均外撇,足迹釉少显灰白。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因有玛瑙、玉石中含铜等元素引起的浆红色圆点(有人称玛瑙),开片大多显蝉翼纹和蟹爪纹,在纹路中有白亮裂纹,泡封在釉内,稀疏,口显上扬。扣如木声或铜声,这要看开片情况,如开片深、多、就是木声,反之就是铜声。  39.识汝瓷  汝瓷形好器件精,撇口撇足汝瓷兴。  制胎口底都外撇,釉厚收撇足不清。  高岭土老系数二,是收是撇看谁精。  坯胎火烘白圾碎,寥若辰星泡亮晶。  注解  汝瓷撇口撇足的好,但要看胎体。因为釉在足根涂留的厚时,就会将撇足误认为是收底足型,那错了,因为足根有时釉厚,其实还是撇足,给人感觉是收底型。汝瓷用高岭土成坯的老化系数是2%,胎釉之间在支钉处可见硅化现象,这是釉好的结果,泡寥如辰星,坯胎烧成小碎开片。  40.汝瓷鉴八个要点  口撇足撇扣木声,像棉似雾泡晨星。  开片线细隐约藏,气泡玛瑙玉体鉴。  手工拉坯腰鼓好,釉色可变芝麻钉。  支钉看白护胎釉,胎釉夹层显白坑。  两头收撇中鼓好,支钉硅化白或青。  注解  汝瓷釉满,裹足,扣之木声,口、足都微外撇,气泡中可见红色及其他色。还有玛瑙粒,这些没有熔化彻底的胶状细小粒,在还原温度后以颗粒状存在釉中,好像在釉中含有像玉石的微粒一样,另外还有像在玉石体态中存的棉和雾一样的雾团。支钉小如芝麻,痕迹有点硅化。胎是灰胎开片细,泡若晨星亮而少,都是手拉坯,假的是模具制坯,从器形整体上看中部有点鼓。看支钉位似白色,但胎是灰的,支钉的尖断显白,这是化妆土层显白。还要注意其他因素,可防止漏掉真品。  41.汝瓷看内相、看底支钉  汝窑釉中有雾棉,釉下雾棉泡等闭。  色粒沉淀釉层下,钉痕硅化要审严。  注解  汝窑釉下有像玉中雾棉一样状态东西,气泡就在这釉层下,釉层下还有微小的蓝或其他色的有色粒状物,这就是所谓存在釉层中的色料粒和玉石、玛瑙、支钉部位有硅化现象,型如芝麻粒。  42.汝窑官瓷民瓷辨  随光变色迎光红,玛瑙釉中小点红。  足圈外翻芝麻钉,泡亮稀疏才看成。  胎轻边薄扣木声,汝官汝民都算成。  注解  汝窑瓷最奇异之处是随时间的光照变化而变化,在迎光亮照看时出现泛红的色,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有玛瑙粒和卵清一样的特征,有玛瑙的红色粒,足圈内墙外倒、外墙外翻,支钉像芝麻状,泡像云母一样显微黄褐色光亮,泡非常亮,由于光照不能见到泡底。所谓玛瑙粒,也许是化妆用的紫金土造成的褐色泡和颗粒。因不知道过去说的玛瑙粒是用多大倍数的放大镜看的。  43、汝窑釉层  汝窑大泡有间距,泡泡稀疏不一致。  泡儿坐在圆环上,褐白天青玛瑙粒。  大小不等形无规,眼见色点没融粒。  注解  汝窑大泡间距也大,稀疏的程度不一致,泡都是坐在一个清楚的圆环上。褐白天青釉中有玛瑙粒,大小不一,用三四十倍以上的放大镜看釉,可见釉下有好似没熔成釉的蓝色或其他色的颗粒珠。  44.汝窑看泡简句  汝窑泡大亮距乱,环上坐泡玛粒见。  注解  汝窑看泡,泡大亮,距离不均,亮泡的根坐在一个环上,即泡的根部有一个深色的环。在看泡中又可见到没熔好的粒称玛瑙粒。  45.从釉泡层看汝瓷用釉料  汝瓷泡儿亮晶晶,透明釉下像辰星。  稀疏大小像黄米,定有玛瑙釉层中。  玛瑙共有七种色,难能七色全釉中。  汝瓷气泡亮,像云母一样的晶莹。它在一种比其他釉更好的釉面下面,像辰星一样闪耀,气泡稀而疏,汝窑瓷釉中肯定在胎面含玛瑙玉石一类的东西,它显示在釉层中,因玛瑙有七种之多的彩色,但是釉中显示出来的不一定是七种,而只是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因此只找红粒也不对。这是釉料决定的。  46.汝瓷看口足、开片、棕眼  口撇足撇洗盘碗,体轻边薄灰胎显。  芝麻钉痕光变釉,玛瑙作用红色闪。  泡儿瘳若似晨星,看裂还要看棕眼。  小裂白亮大裂深,多看细看别走眼。  注解  口、足都向外撇,是灰胎口薄,芝麻一样的支钉痕有玻化,在不同角度光照时器表出不同色,用三、四十倍的放大镜看有没熔化成釉的所谓玛瑙粒(也许是化妆土的成因引起的),泡少而亮,有裂线(开片)有棕眼,小裂白亮大裂深。  47.真假汝瓷辨  真品拉坯仿注浆,真纹鳞状仿呆当。  真刻娴熟仿死板,真汝胎灰仿白霜。  灰胎施釉显彩红,胎中微铜化粉装。  真釉变光仿不变,真泡亮晶仿无光。  真多玛瑙仿确少,真口撇侈仿收帮。  真足八字假收足,真有红粒假难装。真腰弧形仿直板,真线细曲仿粗当。  真线曲隐仿显直,重要应看否变光。  还看玛瑙釉混冻,釉中雾团活不疆。  真汝支钉芝麻型,假汝支钉圆点装。  真汝釉层如雾团,不见胎面雾遮装。  假汝费尽鬼心力,条条都对太难当。  真汝足色也有红,追灰莫样红遭殃。  灰胎施釉显粉红,胎中含铜出粉装。  注解  真汝窑瓷器是手工拉坯,仿汝窑瓷是注浆成形,真汝窑瓷器的鳞状开片很自然,仿得呆板;真的刀工娴熟,仿得死板,真的胎灰,仿得胎白,真的光下不同角度有变光,胎灰白灰,仿得胎洁白,过于轻白,真的泡少而亮,假的足、口向里收;真的圈足八字形,假的直;真的有红色玛瑙粒或其他它色粒,假的无;真的器腰多弧形中间向外鼓,假的死板;真的开片细、曲,假的直又粗;真的开片线细隐在下,而假的明直;真的玛瑙粒,泡向在雾团里,像玉中的棉雾,假的不是;真的有向芝麻一样的支钉痕迹,痕迹有被釉玻化的边沿,胎显灰色,釉裹足,扣之声如木声,足也有灰红色的,因胎含铜色显粉红为真,但是太过于酱红为假的。因此如果迎光看胎土色显微泛红为真。  定窑  定窑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东西燕川村及北镇村一带。曲阳自唐代起属定州(今河北定县),故名为之定窑。窑址距曲阳县城30公里,地处太行山东麓余脉。定窑瓷是我国最早的白瓷之一,是唐代开始,五代时发展,宋代盛行,除白瓷外,也烧酱釉、黑定、绿定等有色瓷器。定窑瓷在元中期已停烧了。定窑瓷器有的在底上有“官”、“新官”、“易定”的款字。定窑器、器形多、胎薄、釉有泪滴痕,有竹刷痕迹。在器面上有刻划的纹饰和印压的纹饰。纹饰线条活泼、流畅,在薄胎上的刻划深度适中,造型轻巧而又静雅,如龙头净水瓶、圆盒、盖罐等大小十分适中,花纹非常流畅,瓷枕与其他瓷胎造型都十分精美。  在曲阳烧出的定窑的胎瓷后,各地窑口大量学习制作,仿出了很多和定窑瓷相差不大的白胎白釉瓷,也烧制了一些酱釉,绿釉的定窑式样的瓷器,如:北方的辽制作了很多类似定窑的产品。但是由于工艺、技术、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原因都达不到真正的定窑标准,所以人们也同样称这些其他的窑产的定窑式产品为定窑系产品。因此要掌握真正定窑产品的特征才能在实践中认出真定窑产品还是窑系的产品。  48.定窑唐、宋釉的区别  唐定色灰宋发黄,宋时泪滴灰点唐。  南宋生硬北唐轻,黑定无色暗点藏。  注解  唐朝就有定窑,那时和宋早期的定窑相似釉色显白中泛灰,有灰点,北宋时发黄,南宋时瓷较硬重,而北宋和唐时较轻,黑定几乎无泡,黑中有灰白麻点。  49.定窑釉的老化  浮亮釉层脱不匀,釉面可见蝇翅纹。  气泡两层下层小,水泡在上鱼籽匀。  釉像油漆下干泡,鉴别定窑眼有神。  注解  表层釉老化后的亮度和脱釉处的亮度差别大不均匀,细看可见到脱釉处像苍蝇翅膀纹一样的小块块,俗称蝇翅纹,气泡上层比下层的大,上层是有亮度的水泡像鱼籽大小,下层是小干泡。釉面有点像油漆刷过的。有的件几乎全是干泡。  50.定窑看口看釉  定窑芒口胎白腻,积釉泪痕黄如玉。  注解  定窑芒口就是器的口沿没有釉,胎是白色、有牙白、赭白等等。胎和釉面细腻,有积釉泪痕呈流淌状、黄如白中微黄的玉色。  51.绿定鉴别  缘定胎色宋白黄,宋时泪滴厚釉长。  釉绿不均南北宋,釉绿若厚大泡藏。  注解  晚唐朝时就有绿釉器,宋代绿釉定瓷胎白中泛黄,绿釉明显不均有流淌现象,釉厚的地方泪滴较长,厚釉部位釉大泡。  52.真假定窑瓷  假定真定可辨说,真假泡儿差不多。  真定竹刷泪滴活,防品刷滴假相多。注解  真泡亮光难见底,防泡见底光不多。  高仿得假定窑可辨认,真的定瓷泡光亮不见泡底,虽然真定釉面无贼光,防定贼光纹呆拙。泡大小稀疏差不多,但是单个的看一个泡的形状色泽是不一样的。假的从泡的外层能看到泡底部,而真的是不能看到泡底的。从器件的外壳也可看出色泽是否有贼光,真的纹饰竹刷,泪滴显活泼,假的呆板明显有假相。  53.定瓷年代窑系原因  唐定显白带泛灰,白青青白早宋成。  泛白用煤北宋晚,定窑系中各一堆。  定窑瓷中有鎏金,色料铜铁绿红黑。  唐代烧的白中泛灰,有的有灰点,白中泛青,泛青的在宋代时烧出,北宋晚期用煤烧过。定窑系是指各有窑的省仿烧的定窑器,但不能和河北曲阳的精品比。曲阳烧的为正宗,对镶嵌的器件要看锈色及撕开的端面,这样可以鉴别镶嵌金属器是真是假,定窑有镶嵌的器品。  54、定窑各年代釉层的观泡  定窑早期白泛青,层上大泡亮如珠。  深层布满小实泡,大泡齐列但稀疏。  乳白牙白鱼籽小,大小都有深小珠。  但比泛青泡要少,牙白层间大小出。  注解  早期定窑器件白中泛青上层泡大而亮,深层布满小实泡(干泡)大泡整齐而稀。乳白釉和牙白釉的泡像鱼籽,也可说像小蚂蚁卵,大小泡都有,小珠泡在深层。但是泛青色重的釉泡就少。  55.定窑观泡简句  小泡深密鱼籽珠,大泡青亮齐又稀。  乳牙二白大小泡,泡少层间大小出。注解  同上,只是句子缩短,为方便背诵、记忆。  56.黑定紫定篇  紫定白定泡不同,黑定紫定少泡溶。  黑紫釉少才有泡,脂挂紫金土砂行。  好似松香绞砂形,黑紫以铁来呈色。  控温掺铁比列灵,定窑瓷美变无穷。  注解  定瓷分白定、黑定、紫定、绿定、蓝定等。黑定和紫定是很突出的。在宋代烧成并且非常成功,都是白胎,器形很代表时代,是古瓷器中难得的。用三四十倍的显微镜看,在釉薄的地方有泡,色彩深的地方几乎看不到泡,泡大、小都有,每件器物之间也不一样,但它们釉层下都像松香调砂一样的雾沼沼的釉层。这要用定窑的各种特征去鉴别。但黑定紫定都是铁烧制成的,色度和沾紫金砂土釉浆的多少,和含铁情况有关。  57.白定、甜白、康熙分辨泡  三种泡儿一个相,胎色泡亮三种样。  青白黄干亮分清,甜白显干定泡亮。  康熙胎黄灰又干,釉色器底各有样。  注解  白定、甜白、康熙瓷的泡情况差不多,但是定窑亮泡多,甜白、康熙亮泡和定窑相比要少,康熙时期的瓷器的胎和泡黄灰色,而甜白显白和青色。当然从釉色,足型胎釉上也可以增加分辨因数和内容。  哥窑  在考古界和瓷器的专家目前多数认为南宋时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建窑,兄建的窑为哥窑,弟建的窑为龙泉窑。  哥窑紫口铁足、器形多仿青铜器,造型古朴典雅,有尊、瓶、簋、炉、洗等。以供器为多,哥窑是宋五大名窑之一,专家学者对北宋哥窑认为这种类型的瓷最早源于河南省,而南宋官窑在浙江、乌龟山。《宋元瓷器真伪鉴别与价值评估》一书中说:迄今未找到确切的窑址。哥窑瓷器和官窑有些相似。如:都开片,都是金丝铁线,都是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以支钉为主,都是紫口铁足,都是古朴典雅。南宋产品都是浙江乌龟山一带烧造。  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如:哥窑看起来有出汗感觉、哥窑器口比官窑厚。  官、哥两窑在鉴别上是可以区别的。这要认真、细心是可以鉴别的。如:官窑看起来上扬,而哥窑不是这样,哥窑厚重,官窑口薄等。这些都是区别的依据。这要反复的认识实践才可以练出眼力,感性经验是需要长期实践的。  58.官哥瓷区分  官哥区分型和釉,也看器口和厚重。  紫口铁足官哥有,官窑口薄釉竖用。  器形古朴口上扬,胎薄是官确坚重。  哥窑出汗线左旋,胎体不薄确厚重。  器口釉凸有水渍,官窑釉亮哥出汗。  官哥区别要慎重。  注解  对官窑哥窑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区别点。官窑的器形多数是由青铜器发展来的,哥窑不是单从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窑两窑的瓷器都出现紫口、铁足,也都开片,都是灰胎,这是共性,但有几个重要的不同点:  口:官薄、口釉淌、竖向水渍,口上扬;哥口厚、釉厚有横向水渍。  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没有汗相。  开片:官竖线长、横线短、线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竖线长、横线短、竖线多左旋。  胎:官薄,但坚重;哥厚,没有官坚密重。  59.哥窑  哥窑窑址没发现,明显金丝和铁线。  鱼籽蟹爪百圾碎,胎体厚薄都可见。  粉青月白米黄色,釉面光泽如肤汗。  注解  哥窑金丝铁线明显,泡似小小鱼籽、有蟹爪纹、俗称百圾碎、胎厚薄都有,色粉青、月白、米黄都有。釉面有肤出汗的感观。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近些年有报道说窑址在浙江省乌龟山。  60.哥窑看泡线型口  小泡密乱不太均,大泡均称浅层守。  哥窑水渍支钉有,水渍顺着口沿走。  细碎纹片鱼籽纹,紫口铁足汗光瞅。  口釉外沿有凸感,胎釉厚重超过汝。  哥窑釉厚胎灰色,灰胎施釉粉红有。  还要观察线走向,假的釉子过于厚。  区别需要多过手,铁线多向左旋走。  大线多黑上下行,小线横行短小走。开片大小粗细清,内反线迹小钉钮。  大线小线分两色,各条都对别离手。  哥窑小件比较多,杯盘洗瓶确都有。  小泡零乱不太均,大泡均匀浅层守。  注解  哥窑的器件口上大多数有水渍,水渍顺着口沿走,存在着显白色的水渍。(水渍:即口沿在高温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迹。)有细碎纹片、紫口铁足,有皮肤出汗一样表层的釉光,这是最明显的,口沿外釉有凸感,支钉烧造,器件厚和重都超过汝窑,胎显香灰色,多数铁线由上而下显现出向左旋的裂痕,痕迹小的线多横行的是,短的小线,断线不长。有支钉是隐现的印迹,有支钉的件不一定是铁足。而垫圈的出铁足的多、哥窑是裹足,但是裹圈足立圈(即:足壁)不裹圈底的也有。而汝窑大多数一直裹到足底,大线左旋和窑车旋转方向及火走方向、胎、釉裂等因素有关,通过大小线、器件的器口也可区别官哥窑的器件。  61.哥窑观泡  哥窑气泡像官窑,区别层上把泡瞧。  泡大层浅变化小,均匀不深认哥窑。  注解  哥窑的釉泡像官窑,不同点是大泡层浅变化小,均匀。  62.哥窑简句  哥窑像官但层上,小泡均匀少变样。  注解  同上篇。  63.官哥互比  竖官横哥看水渍,官大哥小来观器。  薄胎厚釉是官窑,相比双薄哥窑毕。  玉质滑润是官窑,薄釉出汗哥窑遇。  官线短毛不横穿,金线根粗尖确细。  注解  官窑的口上水渍竖着淌,哥窑水渍横向走,胎釉厚是官窑,特别是口上扬而薄,而哥窑胎厚釉厚,口厚不上扬,玉质滑润是官窑的特别之处,釉相比哥窑比官薄,但哥釉显出汗,官窑金线几乎不穿竖线,金线短,根粗稍细像牛毛纹。  官窑  官窑是北宋兴起的一个官用窑,但北宋的窑址有说在河南开封地下的但至今没有找到,南宋的窑址在今杭州乌龟山西麓,南宋郊坛故址附近,故名郊坛下。对北宋官窑址迄今没定,因此说法不一,在宁云龙编著、杨静荣作序的《宋元瓷器真伪鉴别与价值评估》一书中又说根据史料和调查认为修内司官窑应在山西降县一带。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造型十分丰富、有香炉、鼎式炉、洗、瓶、尊、簋、盘等。造型古朴,其造型显得上扬,仿商代青铜器的器形多。胎随厚,但口薄挡手,胎密、质坚,胎色灰、灰黑、体重、有开片,称金丝铁线。铁线竖着走,金丝横着走,但金丝不穿过铁线。若穿过铁线,铁线是有距离的断线。开片中有蟹爪纹、冰裂纹、鳝血纹、百圾纹、鱼子纹等。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支钉痕迹比汝窑大而圆。支钉以三、五、七奇数为多见。烧制中用紫金土化妆胎表。  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米黄色、釉面厚而晶亮,官窑基本没有发现带款识的。足底有釉。其支钉露胎处,因化妆土的原因小小的支钉处反映的色灰、黑、香灰都有。  在宋代以后历代都仿烧过,但都不能烧出宋代所特有的特征和古朴的神韵。  64.官窑  紫口铁足官窑现,釉细润厚超胎限。  瓷器足部本无釉,烧后黑色都可见。  口部釉薄显胎骨,粉青翠青价上万。  口诀也很清楚,器口薄,釉也薄,胎重,达到釉最薄,圈足无釉,有黑灰胎,也有开片,特点是金线粗糙并且稍细,不穿过铁线,粉青、翠青贵重。  65.官哥窑瓷辨  官哥难分不好瞅,一提就知有没有。  紫口铁足官更显,胎薄竖重紫薄口。  注解  官、哥之分,用手一提重量,再看口的厚薄及水渍走向,就可以断清楚是哥窑还是官窑,官窑口薄体重,水渍竖着走,而哥窑水渍是横着走。  66.宋官窑瓷  体薄如定口上扬,釉如龙泉淌口旁。  开封修内郊坛下,胎重坯薄产地详。  重超几倍薄如定,记住特点和特长。  亮如龙泉又似钧,开片如哥口薄当。  北宋胎薄南宋厚,南北宋朝可分详。  注解  器体口上扬,口的釉有流淌迹,有书称北宋官窑产在河南开封,南宋产在杭州乌龟山修内司郊坛下,胎质至密而重,相当定窑的几倍,亮如龙泉,也如钧,开片如哥窑,口薄、胎灰,底有釉常裹足,口色泛紫。  67.官窑瓷鉴  官窑胎薄光透坯,釉厚多层有垂滴。  金线较多铁线少,铁足深层香灰坯。  天灰蓝青如蜡润,传世收藏沿世袭。  注解  官窑很少见。特别贵重,口诀中已基本说清特征和感观,书中说:“官窑几乎没有出土的,大部分是传世的。”  68.官窑看纯  官窑开片不简单,官窑横线少横穿。  官窑横线稍上细,好似牛毛认真观。  注解  器体薄、口显上扬,口沿边用手摸,有挡手感、口边釉有向下淌痕迹,口薄像定窑,相传产生在河南开封修内司郊坛下、胎至密而重,相当于定窑器的几倍、釉面好,光亮如龙泉,也像似好的钧釉瓷,开片如哥窑,胎灰、底有釉,常裹足、口色泛紫、横线(金线)不穿过竖线(铁线)金线常有蟹爪纹,有的线如牛毛。纯的官窑器,烧的又好,又是宋代的很难找到。  69.官窑辨别  官胎黑褐灰浅灰,胎质坚密不是吹。  哥窑官窑重超汝,官窑坚重哥难追。  用手一颠知###,不离十才有真威。  造型端庄大堂用,小巧秀薄庙供威。  紫口铁足胎不厚,补口釉凸口褐灰。  开片线色是内出,器物少雕仿铜威。  开片色多大小有,多层泡儿釉中披。  官窑少有入土器,多是传世土来非。  釉色月白天青青,褐青黄青各青灰。  官窑历史多地烧,胎釉多变不是非。  注解  官窑胎黑褐、灰、浅灰都有,这是从露胎的足看的情况,胎质坚密,它同哥窑一样重量超过汝窑,但重量比哥窑还要重一些,用手一颠就感到重,造型古朴端庄,常用在殿堂礼祭当供器。一般小巧,胎重器口沿显薄,紫口铁足胎坚而比哥窑薄,外口的釉有凸起不平感,也有口不是紫色而发黄褐灰的,开片线迹由内应力运动而出,很少雕纹饰,大部分部件仿青铜器,开片大小都有,泡多层,不均。  官窑器入土的少,多传世器,器多月白、天青、褐青、黄青、灰青,这是因为官窑是很多窑烧的关系,所以胎色、釉色也多。元、明、清也都制作过官窑器,但都带有本朝代的特征,不能和宋官窑相比。  70.官窑哥窑咋区分  历史官窑难区分,金丝铁线一样真。  紫口铁足也一样,口薄是官无汗真。  注解  官窑瓷、哥窑瓷是很难区分,因为两窑瓷器的特征很相似。但重点观察瓷器的口沿,从口沿的厚薄、釉水渍的走向、釉面是否出汗,是可以区别官窑瓷、哥窑瓷的。  71.官窑看泡简句  官窑泡密大小见,深浅不匀都显现。  官窑看泡大小都有,深浅不均,密而乱,以中小泡为多。  注解  72.看官窑  官窑横线少交穿,横线若穿竖短弯。  线迹尾端渐渐细,胎薄釉厚香灰般。  釉质如同玉质感,晶莹比哥亮晶鲜。  线迹多显鳝血红,胎薄体重别放宽。  裹烧支钉多而小,紫金胎土口紫先。  胎色釉色有多种,三地烧造都是官。  官窑比哥器件大,大小区别也须参。  注解  官窑器的开片横线很少穿过竖线,如果横线穿过竖线走向时肯定竖线断开了很大距离,或者是竖线转弯了。开片的线末端是渐渐变细。  胎是香灰色、胎薄而重,特别是官窑器的口薄、胎质至密坚硬,釉子亮晶、线迹如鳝鱼血,裹足釉子、支钉烧钉迹较小,口显紫色,因用紫金土烧造而成,胎色除灰色还有多种色但都偏灰,有酱粉色时圈足部位也是酱粉色的。烧官窑器有三个地方烧造。  73.官窑篇  亮如龙泉薄如定,用手一提非常重。  开片如哥质坚硬,且看紫口庙堂供。  注解  官窑釉好而亮,体重、古朴像青铜供器,开片坚硬。口沿薄如定窑,有挡手感,但没有超过哥窑。仿青铜器的造型多。  龙泉窑  宋代龙泉窑在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地区,故名“龙泉窑”。在龙泉、云和、丽水、遂昌、庆元等县形成长达200_300公里的瓷窑带,有窑址200余处。  龙泉窑的器形有炉、尊、瓶、洗、琮、文房四宝用品、生活用品、供品、祭品等,造型使人们喜欢大小适中,釉色以青色含有各种深浅的绿色都视为青,称为粉青、灰青、青黄、梅子青等。以梅子青为最佳釉色。梅子青大部分生产在南宋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器形又是制瓷最好的,大小适中,纹饰美。  北宋时纹饰以芦雁,水波,云纹,婴戏及篦点和篦划纹为主。以浮雕莲瓣为兴盛。笔画流畅粗犷。  南宋时以白胎青瓷的莲瓣、弦纹、双鱼、龙纹、贴花牡丹为多。这时的花纹明显的显得笔画精巧、画工细腻。  北宋南宋的龙泉瓷不一样:北宋的器底灰黑,南宋的底赭红,这是制胎用料和精细度造成的。在龙泉窑的发展过程中,要识别早、中、晚期的产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同是宋代的龙泉窑制品,但其价值和珍藏要求是不一样的。  74.龙泉的时代色  五代龙泉呈黄绿,绿中微黄北宋遇。  粉青龙泉烧南宋,梅子青色南宋细。  深黄微灰属明代,粉青微黄绿元器。  龙泉青绿铁做色,掺量极少还温记。  注解  五代时的龙泉显黄绿色,属于弱还原温度,绿中微黄也常是北宋烧的弱温还原,南宋的粉青是中等还原温度,梅子青色是南宋用强还原温度控制的,梅子青被称为最好的釉色。明代深黄微灰是用强氧化烧成的。粉青微绿是元代用强还原烧的,但他们的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比例不一样,还原温度不一样。龙泉掺铁量极少,是用还原温度来控制的,好的梅子青瓷器很少。  75.龙泉窑时代的釉色  北宋胎白盘碗壶,施釉淡青胎灰如。  釉色青中又泛黄,南宋渣斗瓶和炉。  胎白色美粉青釉,青玉滋润翠美出。  刻划为主云水动,标志青瓷技成熟。  植物变型图案多,元器样多不孤独。  器大胎厚青泛黄,泛灰釉薄大明出。  吉祥人物釉光强,龙泉虽久各自如。  注解  龙泉窑几朝代都烧,而且很多地方都烧,要找宋代的很少,但市面上有。宋代的也分南宋北宋的。南宋瓷比北宋的精致。时代不同釉色也有区别,加工上也有区别。以南宋梅子青为珍品。刀工也很精道。  76.南宋龙泉创用灰碱釉加紫金土  高温流淌石灰釉,南宋龙泉灰碱釉。可升高温烧好瓷,高温不流灰碱釉。  胎中加入紫金土,胎白生出翠青釉。  灰碱釉好翠绿美,美属温熔金属釉。  注解  南宋时期,窑工出现南北技艺结合,在龙泉窑出现高温的灰碱釉高温釉不易流淌,温度好控,不但给烧制带来了成功率,而且对掺入金属釉也有好处,由于高温烧瓷的效果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又加入紫金土,使得龙泉釉出现了翠青色。胎是白色的,但显粗糙,这是龙泉用的土不如景德镇用的土好有关。  77.龙泉窑  泡聚层层叠叠立,均密泡中石英粒。  好似冰糖碎釉下,恰似云团滚滚遇。  胎色灰白白中灰,釉胎边沿有红迹。  炉中烘烤朱红色,老釉不浮釉透丽。  新假釉亮半透明,胎釉泡足要注意。  深层用镜仔细看,能够看出料色粒。  注解  泡像层层云雾从左右向一处集聚一样,在很多泡中可见石英粒状物,看釉层下像压碎的冰糖一样裂隙泡。泡像层层云朵滚滚来,胎是灰白,有的是白脂,胎粗,因没有景德镇的麻仓土,但灰有深的有很浅的,胎和釉边沿红色。胎釉接触处有彩红带酱色的印迹。老的釉透彻,釉层泡儿千姿百态,新的半透明釉胎的面层都新,假的表面贼亮,过于透彻。真的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釉层有色料没熔化的颗粒。深层用镜仔细看能够看出釉料的色粒。  影青  影青又称青白瓷,早期生产在江西省东北部昌江南岸。在当地昌江与其支流南河,在河汇合处,景德镇在汉代称新平,唐代称昌南。宋代宋真宗景德年间(年)设镇,对其窑称景德窑专烧御用瓷,后对该镇称景德镇。  影青瓷是宋代景德镇烧制的,也是一个古老的窑口,其生活用品如茶具、酒具、瓷盏、瓷熏、瓷枕、冥器、祭器等。品种非常多。在瓷器上有画、刻、雕、镂空、塑、贴等。  由于釉料在瓷器表面的剔花或塑雕处出现深浅像似影子,因此人们给了它一个准确又好记的名字——影青。(也就是青白瓷)  影青瓷胎白或白中微微灰,釉面中闪青,当然也有泛偏青的,这种影青瓷非常值得欣赏,有青玉之称。在唐代文人陆士修有“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之句。影青瓷多以支钉烧制,器件体重比较轻,但比定窑重,是宋代名瓷之一。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其器形、纹饰都比较多。影青瓷唐宋元明清都生产。鉴别中要识别断代,就要依据每朝代的制瓷特点去鉴别。如:元代的器体和型显笨重,清代的制胎和刻画过于细腻。这些都是与宋影青瓷器鉴别的依据。  78.影青瓷宋元之别  青白釉名叫影青,青泛白来白泛青。  景德镇出南宋窑,宋色黄青元偏青。  黄褐斑圈宋时产,宋黄褐圈有支钉。垫砂体重胎厚元,晚宋学定芒口映。  宋泡密多小不亮,元泡稀少大亮精。  注解  青白釉的瓷又叫影青,这种瓷很名贵,宋代就有,所谓影青青中泛白,白泛青都是影青,景德镇烧造,这种瓷往往是凸出部分白,凹下去处青,所以称影青。宋代的色泽黄青,元代的扁青色。底部带黄锈斑圈的宋朝产,而且是有支钉痕迹,器口有的是学定窑也做出芒口,泡密多,小而不亮,元代的用垫砂底,体重胎厚,元代产器件泡稀大而亮,区别起来很明显。  79.青白釉(影青)  青白釉泡大而密(宋产),元产泡大稀疏的(元产)。  纹廊积釉玻璃强(宋元产),洼处显青高白强。  注解  青白釉(影青瓷)泡小而密,元代产的泡大而且稀散,在刻画的纹饰痕处积釉,因此玻璃质强,釉面光滑。另外洼处显青,高处釉色显白色。  耀州窑  耀州窑的窑址在陕西省铜州市黄堡镇为中心,因为宋代时属耀洲,故名耀州窑。始烧在唐代,到北宋兴盛,以烧青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窑变釉,白瓷等。  在器形上:壶、瓶、盘、碗、罐、钵、洗、熏等都有造型轻巧、秀美、大小适中。  釉色属青瓷,青中偏黄,有的稍绿,也有的微微闪黄,釉层有点厚,有从上向下淌的状态所以釉在器件上是上薄下厚,胎和釉的分界处有呈褐黄色的火石红渍迹,人称“姜褐黄”,釉面常有小褐斑点。  宋代耀州窑以划花、刻花、印花为纹饰。后又涂釉烧制,常刻莲花,牡丹,菊花,水草,缠枝,折枝为植物线体描绘手法,也有鹿、狮、鱼、羊、鸳鸯等动物,画面布局合理,线条活泼流畅,功法娴熟。一竖一斜的两刀刻法明显,这是后来仿制的难点,也是鉴别的依据之一。在耀州窑瓷的鉴别上有些是必须要掌握的,也是要熟知的。  80.耀州窑瓷鉴别  耀州刻划细两刀,口釉少脱胎轻飘。  胎釉接处酱黄红,青中泛黄鉴求高。  大泡小泡都水泡,黑青环上大泡高。  大泡小泡都不均,有群有散釉里飘。  镜看开片多裂隙,裂线不脏水平高。  注解  耀州窑刻划很细,花纹用两刀,即一立刀,一剔的斜刀。胎轻,从胎釉接触点看有酱黄、酱红色边迹,黑青釉常常黑青泛黄,这在鉴别上很重要。  大泡小泡都有,但都是釉泡比较亮,大小泡都有一群群,也都有松散的,大泡坐在青黑的环上,用镜看有开片泡亮,开片线缝隙不脏,是一种青白裂线很漂亮,没有胎土成分入线。  81.耀州窑瓷胎鉴别  耀州古瓷釉边红,胎灰不白才算成。  造假足边缸瓦窑,色是红紫非火红。  胎色不灰显红紫,胎不重纹是两刀成。  注解  耀州窑是宋代很重要的一个窑口,出了很多好的瓷器,认识耀州窑的产品十分重要,有一件产品也很难得,耀州窑的瓷器在下部釉和足的边上泛有火石红,底看白但是胎是灰深泛红的,白的是化妆土造成的。纹饰是一竖刀、一斜刀,属两刀功。目前造假者为仿火石红,在圈足上用缸瓦窑的紫红胎技术作足,有时一看像火石红,但不是真的,想蒙混过关,要注意。耀州窑属青瓷的一种。  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境内,以磁县观台镇为中心,因磁县在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很有影响的一个窑口,以至于江西、河南、河北以及辽所属地各窑口仿烧磁州窑产品,形成了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磁州窑以酒具、瓶、盆、罐、缸、壶、玩具为多,以剔花、珍珠地划花、白地褐斑为主要特色。  用竹、骨、金属制成的雕刻工具、笔法流畅,但很少画全景、全植物、以单枝、独花朵为特点。底因用化妆土,底显白,白地黑花显得明快,古拙、瓷枕、大罐等大器常有题诗和寄托语、笔法随意形成图文并茂,寓意深长,表现出当时工匠的心情,刻划牡丹和水纹、云纹使瓷器表现出黑白相间的流畅与自然,是古代人文艺术的真实写照。  82.磁州窑瓷器鉴别  磁窑温高用装土,胎灰釉黑纹古朴。  线画简练又流畅,白地黑釉足疏古。  假的胎实声音脆,真品声闷松胎土。  注解  磁州窑素胎上用化妆土先涂白,胎是灰白色,黑青釉的纹饰古朴,画的简单流畅,采用白地黑釉,足显疏松。扣之声音不脆,显得发闷声,在制作时常常是先画后涂釉,涂釉后在剔除釉,使器件露出涩胎白地。  吉州窑  吉州窑在江西吉安县永和县交界之处,因隋、唐、五代、宋都称有窑之地是在吉州境内,所以窑也就称为吉州窑。  吉州窑以杯、碗、缸、壶、炉等为多,在纹饰上有剔花、印花、彩绘等,也有剪纸和堆塑,还有直接用木叶标本贴在坯体上的,这种方法是入窑烧制后其纹饰被永久烧制在瓷器上。这是吉州窑最早发明的,叶脉纹路清晰、自然。在绘画上虫、草、鱼、兽、简笔山水也常见,周边常画回纹。胎质不一致,有粗的缸胎,有酱紫色的缸色釉胎,有米黄色和淡青色的胎,所以不能以哪一种胎作为唯一标准认对错,但从纹路、釉质浅淡为真上可以看出其神韵,从仿品呆滞上看出差异。  83.吉州窑瓷胎纹饰鉴别  吉州胎白无妆土,地褐釉褐胎白土。  纹饰明显时代晚,画显呆板胎实主。  吉州胎实声也闷,假品胎声脆为主。  注解  吉州窑胎比磁州窑的白,所以不用化妆土,但白中显褐色,底足显白褐色,纹饰时代感明显要比磁州窑晚,画风呆板,胎比磁州窑的瓷质坚实。  84.吉州窑创用剪纸贴花和覆烧  吉州窑创剪纸花,可用吹釉拓片压。鹧鸪斑花兔毫纹,创出覆烧白瓷花。  注解  江西吉安县的吉州窑首先创用剪纸贴花烧成纹饰,首创烧出鹧鸪斑釉花,兔毫纹饰,创用了覆烧法,使一次性入窑数量增大,产量提高。剪纸贴花覆烧、鹧鸪斑红釉面、兔毫釉面为三大创烧。  剪纸的方法可以用吹釉和拓釉进行瓷器的施釉,这种方法比手工绘画要快,而且纹饰统一性好,图片一致性强,在当时这种方法是先进的,它和覆烧法一样都对提高生产率起到了作用。  德化窑  德化窑在福建德化县,创烧在宋代,以烧青白釉瓷为主,德化窑在发展中是有着光辉业绩的,在宋代以碗、盒、瓶、爵、杯、洗为主。也烧出大量的多边形瓷器,如:瓜棱、八角、方圆、出沿、带环耳等。  由于胎质用料好,可塑性强,在明清阶段德化窑大量塑出人物瓷,如:观音像、达摩、罗汉等。人物塑造的表情真实、动作健美、衣着有其时代特点,肢体准确,衣着线条细腻而到位,以观音和仕女为多,神态肢体优美,所以有德化窑为女性瓷第一之说。  纹饰有花草、折枝、花卉、刻花、剔花、篦划花等。  釉有牙白、偏白微微闪黄,色泽光润而明亮。德化窑是一种细腻的瓷器窑口、做工非常精良,特别是雕塑工艺十分精,显得刀法老道,技艺娴熟,意境准确而又博大精深。  85.德化窑白瓷鉴别  宋代福建德化瓷,氧化硅多瓷土实。  氧化钾高百分六,质密玻化透光瓷。  胎白釉白中国白,雕塑线美贡器值。  达摩弥勒和观音,何朝宗善女雕瓷。  光润明亮不闪青。色泽乳白如凝脂。阳光照看隐粉红,十六世纪出口瓷。  注解  白瓷很多种,而德化窑白瓷是:白而不青,由于含氧化硅、氧化钾高,玻璃程度又好,阳光照,可透光,色显粉红,这是与别的白瓷不同的地方,景德镇白瓷泛青。德化白瓷多雕人物像,如观音、释迦牟尼、关公等往往在瓷器背后有印记。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为明代三大雕塑名家。德化瓷在宋代就有很精致的瓷器。何朝宗善雕观音等瓷。  三大雕塑家常在瓷器背后,雕刻或嵌压上“林”字、“何”字、“张”字及其名字。  辽瓷  辽代陶瓷是(916~1125年)中国历史上北方一个属辽的国家生产的陶瓷,其烧制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皇城之内的林东辽上京窑,主要烧白釉和黑釉器。还有林东南山窑、音戈勒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的龙泉务窑、门头沟窑,赤峰的缸瓦窑等,辽瓷器烧制地点很多。  辽瓷的彩色瓷主要以黄绿白为主。其器形以北方契丹族的游牧生活用品为主,制品有精粗两种,辽白瓷中有底款“官”字款称辽官窑制品,胎质莹白坚致,色白显微泛青,多数釉面莹润,都有开片,色有月白、粉青、紫斑等。在金代也有黄河以北的一些窑烧制的一些有钧窑紫红斑的产品,被称为钧窑窑系制品,不属真正的河南产正宗钧窑品,在定窑瓷方面辽瓷窑也大量生产,同样属定窑系产品,不属河北曲阳生产的真正定窑产品。在辽瓷中带红斑、蓝斑的瓷很多,非常像天空中的红霞和蔚蓝的天空,给人以变幻无穷的色彩美。辽瓷常有胎质粗糙的钧窑系产品、釉面不到底(称半截釉)白釉瓷和其他色釉瓷也是常有涂釉不均,制胎粗糙,常把应用泥条的盘条制陶技术用在制瓷胎上。在器形上雕塑出动物、植物、生活像,十分生动。如:瓷皮囊壶的造型,缝织针角被模仿得很像。这些特征恰好将当时辽瓷参加模仿其他宋代各窑的制品得到了区分,我们对辽瓷特征的认识使我们可以区别当时辽瓷各窑的仿产品。  86.辽瓷  辽瓷胎粗人皆知,白釉开片坯旋粗。  三彩仿唐初看唐,彩釉泡破拓笔乎。  其实唐代三彩美,黄绿蓝色变幻出。  辽代三彩黄绿白,涂抹确像补丁铺。  注解  辽瓷学习了北方定、窑、磁州窑及吉窑后有一些发展,但胎粗釉子开片,器形上明显看出胎坯的大螺旋纹,仿唐三彩像打补丁一样拓在上面,很粗糙,从三彩上讲只有黄绿白,而唐三彩是黄绿蓝。  87.辽瓷技术起源  辽瓷器形随契丹,常仿皮具跟祖先。  胎面先涂化妆土,学习三窑技术关。  定窑磁州吉州窑,涂抹不精补一般。  三彩自有黄绿白,不画对称多画单。  多画一朵枝独棵,扣声不脆声音憨。  釉料常常不到底,底粗不精是首先。  注解  辽瓷是契丹族在北方发展起来的,所以造型有很多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器形。如皮囊壶、马登形器具等。辽瓷用化妆土打底,学习了吉州窑及北方磁州窑、定窑,涂釉不太讲究,像打补丁一样,三彩无蓝色,有黄绿白。画花草常常是一枝、一朵、一棵,釉子不到底,底粗,扣之声音不脆,发闷。  元朝瓷器  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因为在景德镇用瓷土和粘土合成烧出了白色亮釉瓷,也叫二元法烧制的瓷。这种瓷器在胎面上画钴料青花后再罩釉为釉下青花瓷。  在胎面上画铜红釉再罩釉叫釉里红瓷,也称釉下红彩瓷,这种瓷的制作成功给在瓷器上绘画创造了条件,瓷的工艺发展使瓷器成为能够永远存在于人们生活中。而元代景德镇的瓷业发展使得其他窑口也是得到了发展。如:磁州窑、龙泉、钧窑等都能够相互学习,所以元代虽然制瓷粗糙,但各窑口的互学、互造对方的瓷器是存在的,这是在鉴别瓷器中特别要注意的。  因为由唐宋到元是瓷器行业的发展和交流过程,官民都阻挡不了瓷器在社会中的应用流通,在鉴别中要鉴别瓷类型,也要鉴别是哪个地域窑口出的。  89.元朝瓷器  元器修长腹胸大,纹饰画在口内外。  足圈滑润如玉带。  注解  元朝瓷器立件修长、腹胸大、曲线性强,如:梅瓶胸大,玉壶春瓶腹大,纹饰在口内外都有,留出灯草边,足圈削的不太规范,但润滑如玉石感。一般来说瓶类底足比较小。而且梅瓶底边向外闪。  卵白瓷枢府瓷器考  90.卵白瓷枢府瓷器考枢府瓷器假的少,色属卵白透光少。  底足露胎白泛青,胎厚釉白青色少。  底有乳突带旋纹,足圈壁厚削工好。  釉色混浊微闪青,元代枢府官方保。  枢府两字相对应,多密小泡大件宝。  元明两代都制造,断代定要把色考。  元代粗足显拙大,唯独卵白足圈小。  注解  枢府瓷元明两代都有,但在民国以前假的少,属单色釉,显卵白色很特别,白中闪青,釉光不太亮,偏白,像鹅蛋色,胎厚重底无釉,圈足小而厚,胎色白中微青,本来元代削足粗糙,底有旋纹乳凸,但枢府瓷确实比较精细,这恰恰是证明枢府瓷是官办民烧的官器,枢府二字的写法是对称于器物的肩上,底有乳钉和旋纹,泡多密而小,如果釉好而青是明代的,青而色浊是影青演变卵白的早期产品,枢府瓷的足修得好而且小,露胎的足色像晒成的青萝卜干色,白中微泛绿青。枢府瓷是元代军务部指定烧的一种瓷器,但后来在明代早期也烧了一段时间,其釉亮度高,足比元代的足圈大,枢府二字规正。  元瓷基本鉴  91.元瓷基本鉴  元胎白中又泛灰,麻仓瓷土二元煨。  含铁又含微元素,苏料泛出褐斑灰。  坯胎修下不修上,口圆收身不僵披。  注解  元朝的胎白中泛灰,是最早用麻仓土和瓷土烧成瓷器的,被称为二元烧法,含铁又含微量元素,这是和当时的工艺及料产出情况有关。当时,已开始用苏料,但有不少国产料。器件常常是修足底,不修上,口圆、器形中部收身不僵硬,在釉面的作用下显得器身秀美。  元足  92.元足(1)  元底无釉有旋纹,个别刷釉跳刀痕。  粘砂削足手抓印,接底弯曲褐红浑。  注解  元朝瓷器器底一般无釉但有用粗釉浆稍微刷一下的,有旋刀纹痕,有粘沙这是烧前垫沙造成的,削足刀痕明显不精细,刀法不好,足为斜削,有手抓坯的痕迹,接底弯曲,有褐红色的火石红、火烧红(民间叫法)。  93.元足(2)  上身大来足小沉,铁红褐斑中有突。  斜削圈足不整齐,足浅宽厚不修粗。  注解  上身大、足小是立件的特点,厚沉。大部分底有乳凸,有铁红斑,足浅,不深。用斜刀削圈足,而且不连续用刀给人不整齐的感觉。足修的粗糙。元底特点,看起来粗糙,摸起来滑润。  元代纹饰  94.元代纹饰  元代纹饰层满器,口嘴内外纹饰细。  六七八层不算多,线条流畅古画气。  写意画写韵都足,成对器件难同的。  焦叶独梗莲瓣分,仰莲瓣散花蕊立。  注解  元代的纹饰层多有八、九、十层,有些器件口内也有纹饰,写意写实的画法都有,成对的器件,纹饰及形体都有差异,达不到一致,这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达不到很一致造成的。  95.元代纹饰工法  蕉叶独梗莲瓣分,如有双梗填色样。  元代纹饰特点多,浓艳泛黑各料分。  画工工匠古朴风,画工流畅一笔真。  涛浪势猛浪头粗,写意带实画工深。  浪珠纹饰向蝌蚪,独梗浪猛粗纯真。  注解  元蕉叶独梗,莲瓣分开,料浓艳有铁斑,画工古朴,无重复笔,一笔点画多,涛浪头线画的粗,涛头的圆形水浪珠像蝌蚪,浪头显得猛,线画的是独股单线,不画双框浪,总结起来应是:独梗、浪猛、线粗。  元龙八长  96.元龙八长  元龙脖细伸的长,下发少粗立发长。  元龙蛇身爪轮型,三四爪儿腿须长。  元龙要以一腿定,纹粗发长脖也长。  角长腿长腿毛长,云火纹饰身体长。  看准纹粗和八长,九长相比立发长。  注解  身、脖、角、腿、发、毛、云、火的纹饰都比较长、比较粗,飘。这是元代龙、云、火的特点。  元明底足、元明瓶类区别、元明清…  97.元明底足辨别  元代挖足样子多,深浅都有平足多。  明代挖足不太平,但比元代好得多。  底上无釉有釉滴,明代滑润认同说。  糙底刷遍护胎釉,护胎釉红也很多。  注解  元代挖足,陶车削足修足都有,由于瓷器已发展到成熟的程度,因此各种足出现,但大多数还是平足,有修足的起点和收刀尾点,有手抓迹,底上多无釉,但刷有釉浆渣汤,并且多有像作记号的白色釉点的大滴面,没有明代的底那么滑润,比明代的足平。有的有红褐色护胎釉。  98.元明瓶类区别  元代梅瓶口梯痕,明代直形稍翻唇。  元代曲线器修长,明代曲小轻不沉。  元代器根多外撇,明器直根钴料纯。  元代特殊玉壶春,少数底上薄釉寻。  胎薄虽轻却坠手,看泡恰似鉴别魂。  注解  元代梅瓶口梯形而明代是唇口圆润,胎部也少有梯形,元代瓶体曲线大,即大胸大腹,底沿外敞、外撇,明代直下,即使外敞也是明早期而且敞得不那么大。明早期玉壶春有少量是元代青花纹饰釉的,要注意的是看泡和提重量。  99.元明清梅瓶对比  元代梅瓶嘴梯形,胸腹大来底儿小。  曲线夸大很分明,明代梅瓶唇口找。  器件曲线不分明,梅瓶清代梯形少。  深浅钴料用珠明。  注解  元代梅瓶见胸大、正体曲线型强,底足小但器形下部外撇。元玉壶春脖大、明梅瓶口开始向唇口发展,器曲线度不强,一般是以粗细直线下来多,清代梅瓶明显是圆口型,以唇口为主,基本没有梯形口。画纹饰繁密,用珠明料多。  100.元青花器的特点  元代青花钴料供,器大胎厚多体重。  色泛青白称卵白,刻划印堆贴镂空。  植物人物层次美,主次分明纹饰正。  注解  元青花有灰青色国产料,也有苏料、也有回青叫西域料的,器件大,厚重,白釉色泛青称卵白,刻、划、雕、印、堆、贴、镂用了各种工艺,绘画人物层次突出,主次分明纹饰很正统不花梢。但以苏料青花瓷为上品。  元明釉里红  101.元明釉里红特点  线绘线画易飞红,涂绘铜料一片红。  拔白留白后抹铜,最易晕散釉里红。  注解  即:线绘易飞红(即高温挥发),产生断线或线不清楚。涂绘一大片,拔白后涂。就是先涂绘后留出白地,再在白地上画出纹饰为拔白。线绘部分易飞红,涂绘,抹绘部位易晕散。  102.注意画工上的真伪  历史发展有过程,笔黑釉料有不同。  一笔一画要分析,画风工艺各有情。  每个时代有不同,写意动笔要分清。  人物山水花鸟验。深浅工艺色料成。  记住关键和对比,眼观脑析自从容。  注解  在漫长的陶瓷发展过程中用的笔、墨、釉、色料在每个时期都有它的特点和不同,一笔一画,画风,施釉工艺都有它的时代特点,如:是写意,还是工笔?人物、山水、花鸟每个时期都不同,深浅釉色,这一切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  103.龙凤图注意事项  螭龙应龙和夔龙,爪子多少各不同。  立发披发须长短,腿上毛鳍朝代情。  凤凰单双尾几条,头冠立卧飞苍穹。  注解  龙的画法很多如:有三爪、四爪、五爪,有的带毛,有的不带毛等几十种,但主要分三种,那就是螭龙、应龙、夔龙,在龙中有披发、立发,龙须也有长短,腿上的毛,背上的鳍都要看。在凤中有凤有凰,有单双尾,头冠也不一样。这一切都有时代特征,对断代有参考价值。  104.元代釉里红说泡  釉里红瓷元泡杂,大亮稀少红釉夹。  大小都有小密多,少有开片层次杂。  小泡贴胎干又密,红釉当中大泡查。  釉子灰红闪青飞,看型看底纹饰查。  常有红泡和绿渍,元代工艺粗中答。  注解  元代釉里红釉中泡比较杂乱,釉泡大小中都有,大泡在红釉中央,小泡是干泡,在白地子中,釉开片多,泡上、中、下都有点杂乱,大泡亮而稀少,红釉显灰红,白釉闪青,有飞红,有的有绿痣和红泡,元代工艺粗但胎却滑润,绿痣斑内常藏土沁(绿痣斑显黑泛绿)。  105.元代明代釉里红看泡说泡  元代小泡密干多,明代中泡亮的多。  元泡小像元青花,明泡确是比元多。  元泡多小都贴胎,元明分清条件多。  注解  元代釉里红像元青花干泡小密多,大泡少而亮,明代泡比元多而亮,元泡小泡贴胎,像元青花那样干涩贴胎多,明泡中型泡不贴胎而亮,开小碎片、元开片大而少。  元代瓷器看泡胎专论  106.元代瓷器看泡胎专论  元泡比明干涩硬,多见胎泡黄污重。  元泡型像小米粒,元泡多密不群聚。  大泡零星亮晶晶,单个三两不群遇。  注解  元代瓷比明的泡干涩,瓷胎不如明代滑润,元泡像小米粒,元泡多密但不成群,大泡零星单个和三两出现,一般大泡不成群,胎面略发黄。  107.元泡简句  元泡干涩密无光,青釉偶亮大微光。  注解  元泡比较干涩或干涩的泡多,无光,偶尔有亮泡时光泽也不太亮。  108.釉里红用料及温度产生的变化  釉里红来色灰红,釉下绘画用的铜。  铜烧红绿用温控,红色釉器多用铜。  低温烧绿高温红,不知温度难烧成。  注解  釉里红瓷器是用氧化铜着色后烧制而成的。用三十倍数放大镜可以看出问题,特别是老瓷的浓重线画,涂绘部位是可以看出绿色或深绿色,老瓷釉里红的白色釉的部位元代及明初是虾青色,由于用铜做色釉的原料,在过去对釉的厚薄和温度掌握不标准(那时没有测温的温度计),对釉里红的处理不均,又因用铜做釉时在红和绿时烧制温度只差6度左右,所以常出现泛绿的斑点。那时的技术釉里红非常均匀是不可能的。  109.釉里红瓷出现年代与绘画方法  釉里红用铜烧造,釉下彩瓷要知道。  唐代出现元烧成,高温还原铜红造。  装饰方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到。  有款多写至正款,元代明初图同套。  仔细可分元明器,断代器形纹饰靠。  纹饰认证同青花,足粗地青底釉要。  清代仿品确很多,元明清朝断代妙。  注解  釉里红在长沙窑发现,是唐代产品,到元代才成功,属釉下彩高温烧成,绘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有款的在元代多书至正,年元末顺命帝的年号为至正。明代早期的产品和纹饰是以元代延续而成,不易区别,要靠器形、纹饰区别。元明的釉里红纹饰和元明的青花是一样的,可以借鉴,如:元代足粗而滑润,有滴釉。清代也造了很多,但足修得好,要仔细辨别才行,润度也好。  110.釉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瓷器开片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