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康德弘翼在业界口碑还有哪些口碑好的游戏公司

摘要:会做游戏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公司?
作者丨氪老师
触乐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丨 “我们制作游戏的模式存在设计问题。”
不记得什么时候,我产生了这个想法。
入行的前几年,见证了一些项目和公司的失败,当时的我把原因归结于“这个人是外行”“高层的决策失误”“策划水平不行”。后来看到更多的失败,令我咋舌的是这些惨败的案例竟然惊人的相似。很明显这已经不是个别人的能力问题了,就好比一个BOSS,一个玩家卡住还能说是他手残,多数玩家全卡住就是设计问题了。
目前国产游戏行业的现状,除了少数人以外,几乎所有人都不是很满意。很多玩家觉得国产游戏普遍都是垃圾,只会氪金坑钱,满街的游戏没几个好玩的;很多制作人员每天都在加班,“996”“997”成为常态,透支着健康和游戏梦想;很多有想法的设计者无法说服老板和资方,只能闷头根据上级指示做山寨和换皮,有条件的人纷纷出国学习游戏设计,然而学成以后在国外就业困难,回国又发现很多路被现状和政策堵死了;很多投资游戏的人则纷纷表示做游戏的风险实在太大,投几十个公司也不一定能成一个,几乎完全等同于赌命。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我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游戏天生不适合“卖公司”的套现模式。
其二是风险分配不均以及诚信机制的缺失。
丨 “卖公司”的套现模式
前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量游戏公司,多数是风投和天使投的。这些投资机构是通过“卖公司”来实现套现盈利的。比如风投投了一个手游小团队,他们的产品上线以后最好马上获得超高的流水,按照盈利能力给公司做比较高的估值,要么直接上市,要么能吸引到后续的投资,或者干脆被收购,风投就可以退出盈利了,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也可以通过股权套现实现财务自由。这个过程的时间越短越好。这就是风投通过投资游戏公司获利的本质。
(争相上市的中国游戏公司)
有人会说,这个模式不是挺好吗?硅谷的很多公司不也是这么运作的吗?是的,而且有很多开发者也这么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奋斗个两三年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谁跟钱过不去呢?
那么,究竟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游戏公司做估值上市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关部门对游戏公司上市及并购的监管越来越严。也就是说这种通过上市、收购或吸引下轮投资实现变现的方式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其次游戏并不适合投资方快速提高估值变现的需求。很多类型的游戏都是慢热型,需要一段时间积累用户,而且后续的收益有明显的长尾效应。假如以短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往往会对游戏性以及可能的收益造成损失。
游戏的设计,技术和美术方面的人才都需要时间培养。很多优秀的游戏公司都是开发了几个项目之后才开始找到感觉,才能做出成功的产品。要求一个游戏开发团队第一个产品必须大卖,否则就得死,这样的做法成功率太低了。
哪怕第一款产品运气好成功了,多数游戏公司普遍不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目前能破解“第二款诅咒”(指做出一个爆款之后就再也做不出第二个)的创业公司少之又少。那么根据第一个产品的盈利规模(甚至有的还有水分)进行的估值就有虚高的嫌疑。
最后,我认为,哪怕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游戏公司”本身也不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对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多数游戏公司,尤其是手游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是那几个核心的开发人员。要想制作成功的游戏产品,靠人海战术是没有用的。往往最成功的游戏产品一开始都是由小团队开发出来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upercell,他们的团队都很小。很多游戏公司做成了一个产品后疯狂扩张,结果发现还是最初的那个产品最赚钱,就是这个道理。
投资者可以把整个公司都买下来,但是资方无法控制那些核心开发人员。人家把股权变现离职,你拦得住吗?他们重新拉投资另立山头,你有什么办法?资方花重金只获得了一个空壳,又有什么意义呢?谁也不是傻瓜,估值虚高的游戏公司不会一直有人买单。
有人可能会说,人走了没关系,只要IP留下就可以了,但一个游戏哪怕再成功,它的IP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有价值,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EA的《荣誉勋章》系列,核心人员出走以后,后续产品的口碑迅速下降,反倒是那几个核心开发人员另起炉灶再造一个新IP《现代战争》一样大卖。小岛秀夫走了,下一代《合金装备》是否还能卖得那么好呢?
(小岛秀夫出走后的《合金装备》新作,甫一公开就恶评如潮)
我们换一个角度想,游戏和动画、电影很像,都是创意产业,动画和电影为何没有大规模采用这种“投公司做市值然后卖公司”的模式呢?你听说过有人觉得京阿尼动画做的不错,想着要收购他们然后做市值上市卖掉赚钱吗?你听说过有人觉得某个电影不错然后把剧组人员都招进一个公司,不停地拍电影续集做大公司估值然后套现吗?
这种“卖公司”的模式对制作人员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从开发者的角度讲,第一个问题就是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根据上述模式投资模式进行开发的游戏,收入的大头是资方,其次是公司的股东,员工其实根本分不到什么。很多人996了一两年,游戏做出来月流水过千万,他们以为终于熬出了头,结果却发现薪水并没有增加多少,加班情况也没有改善。面对这种情况,所有人的想法出奇的一致,都想着做出一点成绩就赶紧跳槽或者自己单干。因为所有通过游戏发家致富的例子都是通过“做公司市值”的方式取得成功的,因此假如自己没有股份,就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收入。
游戏的制作者们发现,仅仅是“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根本挣不到什么钱。因此所有人都想着拉投资、创业,哪怕目前仍然处于打工的状态,很多人也仅仅是把目前的工作当做跳板。这样一来,整个行业就变得非常浮躁,很多人整天想的不是怎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是时刻准备逃走。
然而拉投资不是那么简单,开公司也绝非那么容易。有的人可以设计出好玩的游戏,有人可以写出优雅的代码,有人擅长画出美丽的画面,如果一个行业要求技术人员都得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命去创业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我认为是一种超级不正常的现象。
丨 风险分配不均以及诚信机制的缺失
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投资方几乎承担了全部的风险,而制作人员除了时间和精力外,风险几乎为0。项目挂了,策划程序美术拍拍屁股再找工作就好了,这年头项目成功率这么低,一两个失败项目的经历并不会对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影响,大不了在简历里不提这段就好了,但是投资方的真金白金可就回不来了。
在一种关系中,风险过大的一方一定会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弥补。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地方,相关部门要求餐馆的顾客可以无条件免单,那么餐馆老板就很有可能要使用劣质的食材,雇佣廉价的非法劳工,把菜单的价格抬高,通过这些手段才能抹平免单带来的损失。
同理,由于制作人员承担的风险很小,资方就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弥补。担心开发者不好好工作?那就加班吧,“996”甚至“997”。项目成功率太低?那就快速赌一把,不成赶紧撤。策划有自己的想法?按你说的做万一不成你拍拍屁股走人了,肯定不能听你的啊!没有持续盈利能力?赶紧把公司卖掉就好了。员工拿着高工资旱涝保收?真的做成了,没有股份的就不分钱!
那么其他类似的创意产业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呢?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丨 日本动画的例子
我想到了日本动画的制作委员会制度。
首先简短的科普一下日本动画的制作委员会制度。这套制作动画的方法,大体思路就是由几家不同的金主提供资金支持,制作公司负责制作动画,组成一个动画制作委员会。动画版权共享,挣了钱大家利益均分。
这个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均摊风险”。之前,由于制作的成本太高,很多动画制作公司都游走在死亡边缘,有一部作品没做好,就有破产的风险。通过制作委员会制度提供的资金支持,动画制作公司可以把精力专注在产品层面。
另一方面,多个投资方一起参与项目,对于资方来说也分散了投资风险。单个作品投资的减少意味着可以参与更多的项目。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成功,让动画制作委员会制度得到广泛推广)
那么诚信方面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资方把钱给了出去,怎么保证制作公司会尽心尽力的做好动画?动画质量这种东西又不能量化的评估,怎么确保他们不会乱搞一通然后跑路呢?制作公司担心金主会不会中途变卦尾款不给了?会不会以资方的优势压低成本或者承诺好的分红不给我?
日本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很独特:业内熟人关系和行业自律。记得很多文章都讲过,日本动画业界是一个高度封闭的系统,制作人员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信誉,至于合同什么的根本就不当一回事。金主们相信的是那些能挑大梁的制作人,而制作人赌上了自己的业内声誉,他也更倾向于找那些知根知底的合作伙伴一起工作。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干活名声臭了,会被整个业界排挤根本找不到活干。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信任链。
制作委员会制度就是这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风险”和“诚信”两个问题。
丨 好莱坞的情况
正如大家所知,好莱坞电影采用的都是剧组制,资方搞定钱的问题后,由制作人牵头,寻找合适的导演、编剧、剧组人员和演员。这个临时组建的团队根据预算制定拍摄计划,拍摄完成后制作人员领取报酬,剧组解散,大家各奔东西承接下一个项目。也有些人合作的比较顺利,组成固定的合作伙伴。
(体系成熟的好莱坞电影产业)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熟人关系和行业自律外,欧美还有IMDb这个辅助工具。在很多人眼中IMDb就是一个电影的评分网站。但其实IMDb还有一种收费服务,他们会收集每个电影的所有演职员信息,不光是重要岗位(导演、编剧、演员),还包括了所有专业性非常强的工种(比如剧务、道具、灯光、舞美、特效师等等等等)。形成一个非常专业的影视人才数据库。当一个新剧组成立,某一个岗位缺人的时候,他们就会使用IMDb的专业版付费服务,在这个数据库中联系合适的人,同时IMDb还会对制作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以确保人员信息真实可靠,一个人参与过哪些片子,那些片子的盈利情况如何,都可以很快的查出来。IMDb这个第三方网站实际上提供了一种诚信辅助机制,降低了整个电影业界的运行成本,这套机制相比日本那边完全靠人脉关系的方式就更科学一些。
(IMDb并不只是“豆瓣”或“时光网”)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日本动画还是好莱坞电影,核心思路都是通过“做产品”获得收入,而不是通过“卖公司”的方式。
丨 会做游戏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公司?
那么游戏行业是否也可以采用类似的运作方式呢?
写到这里,我们不妨做一种“假想实验”。如果我们采用“动画制作委员会”或者“剧组”的方式来制作游戏,是否可行呢?如果要做,会是一种怎样的规则呢?
我们现在设计一个在现实中不存在的A公司。这个A公司是这样一种运作模式:
A公司第一种主要业务是,定期召开“游戏制作展会”。
A公司认识很多开发组,这些开发组有技术、有创意、有设计方案和研发计划,但是没有钱。A公司也认识很多投资方,这些投资方别的没有,就是有钱,对投资游戏感兴趣,因为游戏做好了可以赚钱。
那么A公司会定期把他们召集起来,为双方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和一套合理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这个“游戏制作展会”。
在展会中,每个开发组的领头人有20分钟的演讲机会,向投资方展示他们想要开发的游戏,包括游戏的设计理念、盈利模式、开发计划、宣传预算等等。领头人要回答投资方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提出大体的预算计划,预算计划中包含项目周期和预算上下限。
预算下限的意思是,如果筹集到的金额不足下限,视为项目启动失败,开发者或许应该修改自己的项目方案;预算上限的意思是,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一个项目不应该获得太多的研发资金,以免浪费或出现腐败现象,因此超过预算上限的资金会按比例返还给投资者。
投资方听完了所有开发组的展示后,可以在会议结束后自行决定投资哪些项目,投多少金额。在开发者进行展示时只能提问题(开发者可以选择不回答),而且在展示设计案时投资者不能公开表示是否愿意投资,这一点与拍卖会不同,是为了防止“托儿”的出现。
如果一个项目的投资数额超过了预算的下限,则融资成功,这个项目的“研发委员会”开始组建。A公司收到投资者的钱以后,不会马上全额交给开发组,而是按照之前商定好的研发计划,研发组每完成一个里程碑,就支付一部分研发费用,原则上保证研发的需要,也不会给某些无良开发人员拿到钱就跑路的机会。同时这里也对A公司提出了要求,他们并不能拿着项目资金到处乱花。
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收益分为三部分,很小一部分(比如5%)要分成给A公司。一部分(比如45%)分给开发组,一部分(比如50%)分给投资方,投资方按照当初自己投资在总预算中的占比获得收入。
(“游戏制作展会”的感觉类似这样)
单机游戏与电影、动画有点类似,在项目完成后只要不出大的Bug,做完基本上可以不管了。如果收益比较好可以再次开始DLC或者下一作。由于原作的IP所属会有一点法律问题(比如谁有权利做续作的问题),这方面需要参考它们的经验。
网游的情况就比较复杂,游戏做完了还有后续的维护和更新的问题。这个不妨考虑在一开始立项定计划时,就把上线后半年内的维护更新成本做进预算里,上线半年后如果收益还OK,后续的投入当做新项目启动继续融资。
这种运营模式确实还存在很多需要细化的部分和设计,本文就不再继续开脑洞了。
A公司的第二项业务,是建立像IMDb那样的行业数据库。
对于投资者来说,A公司需要提供尽可能详尽的开发者数据。
台上做展示的制作人参与过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盈利情况如何?开发组的主要成员都有谁?他们有着怎样的项目经验?他们提供的工作经验是否真实?是否有过什么不良记录?这些信息都是投资者是否要投资一个游戏项目的参考。
所以一个像IMDb那样的开发者数据库就是必要的。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样的数据库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组建合适的团队,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无形的行业自律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一小部分水平低下,项目做一个挂一个,光靠嘴忽悠,拿了投资者的钱就跑路的人。
最后我们不妨分析一下A公司存在的可能性。
A公司提供的是平台和信息服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小公司,没有什么重资产,运营成本也不高,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A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成功项目的分成和类IMDb数据库的付费服务,这两项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大量盈利的业务,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积累;
A公司有点像淘宝平台,现金流会比较健康,最重要的是自身的诚信,游戏开发动辄就是上百万的资金交付,诚信方面不能出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模式和众筹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条:
1.&在筹款数额上比众筹要高很多;
2. 对于投资者有门槛,投一两百块是没有意义的,可能基础投资单位要求在10万以上;
3. 对于开发的监管要比众筹严格,筹到钱乱搞的后果也比较严重。
最适合干这个活的或许是……阿里巴巴?
游戏行业不是“零和博弈”,只靠《阴阳师》《剑与家园》无法养活这么多从业人员,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进腾讯、网易。希望有一天,投资者都能赚到钱,开发者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玩家不会再抱怨国产游戏都是垃圾。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好游戏,做游戏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十大网游运营商排行_网游运营商排行榜→十大品牌网
中国十大游戏运营商开发商榜中榜,游戏运营商开发商十强(2017)
以上数据名单由几十项数据统计计算系统自动生成,排序不分先后,仅提供给您作参考。
关注指数:
信用指数:
英雄联盟旗舰店由上海锐拳商贸有限公司直营管理,在线销售办公仔玩偶、游戏海报、游戏壁画等产品,所售商品...
关注指数:
信用指数:
网易游戏印象旗舰店由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直营管理,在线销售游戏周边、玩偶、服饰、数码配件等产品...
关注指数:
信用指数:
完美世界游戏旗舰店,由成都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设运营,产品涵盖了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手机游戏...
关注指数:
信用指数:
盛大游戏旗舰店,由天津盛景贸易有限公司开设运营,产品涵盖了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手机游戏等,款式繁多...
知识大讲堂
热点聚焦 名人/访谈
十大数据是企业品牌信用指数(见会员等级和服务)以及几十项数据统计计算真实呈现的结果,无需企业申请申报,不存在评定评选的过程,企业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无偿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
本页面内容不代表十大品牌网观点或支持购买,仅提供参考使用 | 查询数据是为了消费者选购到市面上最好的品牌(品牌消费),不是认定认证,不是竞价排名,不是表彰评选,不是评奖评比 |
R/TM/C图形文字为公司或相关单位商标版权,受法律保护 请勿转载 |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本站名单(数据),认准唯一正宗谨防假冒!
分享世界顶级游戏公司EA:我们没节操 但也不是业界毒瘤
EA自从在1982年创立之后,便持续扩展成为全世界最庞大的游戏公司之一。EA知道他们现在陷入了危机:他们的营收表现并没有达到当初设定的预期,他们的股价在这六年来也下跌了66%,而且一大群的评论者很有可能会票选他们成为美国年度最糟糕的公司,并且这是他们连续两年获得此头衔。
在上周二接受BC科技峰会上,EA总裁Andrew Wilson针对EA ACCESS的消费形式(花一点点钱,以类似租赁的形式玩游戏)接受了IGN的采访,他表示:尽管我们在业内的口碑不好,但我们试图摆脱“产业毒瘤”(原文中为Corporate Beast)的称号,但这些都是现实所迫。
“如果你了解视频游戏行业,你一定会认为EA就是一个产业毒瘤,因为他们在竭尽所能地从玩家口袋里圈钱,但这其实并不是我们真正意愿上想做的。”
Wilson表示公司这么做是为了改变玩家的消费趋势:在人类文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习惯了先花钱,然后耗费时间在我们所花钱的领域,现在我们希望能够逆转这个情况,你加入EA ACCESS,然后玩一玩游戏,最终决定你要为哪一款游戏而投资看,这不就为你省了一大笔钱么?
接下来, EA开始努力修复他们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玩家并不像一般民众一样,玩家非常忠诚又热情,他们是会在一款期待已久的新作上市时第一个冲到店里购买的狂热消费者。
有些玩家甚至会花上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的时间坐在他们的屏幕前面,双手不断地敲打着手柄上的按钮,直到他们把这款最新的游戏给破关,这间公司必须要有了解玩家想法的人来进行领导。
另外,EA还表示,把游戏以盒装的形式运送到零售店里,然后以一张60美元的价格贩卖给消费者,这样的生意模式将会开始衰退并且最终消失殆尽。未来跟网络息息相关、游戏应该要开始采用线上购买的方式提供下载。
EA近年已经赢得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其中包含了玩家对于去年时推出的奇幻冒险游戏《龙腾世界》系列续作的盛赞以及重新获得投资者的热烈支持。但是他们现在也面临到玩家对于EA即将推出超级大作的强烈期待,这当然也包含了电影《星球大战》的改编游戏《星球大战:战争前线》,这款游戏是由《战地》系列的同一间工作室负责开发,EA预计将会在今年的E3媒体发布会中进一步地分享这款游戏以及其他的最新作品。
分析师认为EA必须要开始创造全新的游戏品牌——拥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剧情以及能够让消费者宛若身历其境的独特游戏角色。游戏媒体UFF Network的资深编辑表示:“他们这几年做出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因此我非常期待接下来推出的游戏,我希望EA开始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
EA ACCESS现在已经登录了XBOX ONE,也考虑登录PS4平台,不过就索尼方面看来,EA ACCESS登录PS4并不会为他们带来任何价值。
来自:网络
178游戏网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中国DBA项目中业界口碑最好的国际商学院UBI有哪些学员读
开学时间:每年三期滚动入学
授课地点:同济大学
授课方式: 讲座,论坛和联谊活动
授课安排:每月一次,每次2天
授课语言:中文
入学考试:自主招生,笔试+面试
学 & &费:36.5万
& &&United Business Institutes(简称UBI)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跃升为欧洲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在欧洲与IMD、INSEAD、伦敦商学院、牛津赛德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等知名学府的课程齐名,并列于欧洲前十大商学院(TOP 10 Europe);综合性肯定UBI 于学术上在无数的大学中,持续保持教学质量与世界各地认同之领先地位,在全球商学院体系中备受尊重,学术地位举世皆知。UBI设有企业管理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尤以技术管理、电子商务管理、组织变革管理、商业管理沟通等见长。UBI具有极高的国际化程度,已同世界各地的七十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UBI在各种国际商学院排名中位居前列,他是欧洲高层官员就职率和年薪最高的商学院,也是越南政府官员首选的国际商学院,目前在中国DBA项目中是业界口碑最好的国际商学院。
lUBI-DBA项目
& &&UBI-DBA项目是一个兼具研究性和应用性的博士教育项目,通过对实际的商业和管理问题进行高层次高质量的研究,学员将加深对所研究领域核心问题的理解,掌握科学可靠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技术与方法,学会撰写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论文,博士研究是一个培训和练习过程,可以通过做项目、写论文等手段来完成,要获得的是一种思维三种能力一种素质,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一种科研的评判性思维,即包括对企业产生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严密论证思维等。培养目标为三种能力:科学质疑能力、独立研究能力、成果发表能力。但是最终素质是学术声誉的建立:学术道德、学术素养和学术贡献。
l入学资格&
必备条件:
1.经UBI-DBA中国教育中心认可之国内外大学商学管理硕士(MBA/EMBA)以上者。
2.5~10年以上高级领导管理职务、有丰富经验者。
参考条件:
1.企业规模在千人以上的企业董事长、CEO、负责人。
2.中型以上之企业主、总经理。 职业经理人。
3.政府官员、商业相关专业人士。
l学位申请方式&
一、资格认定:&
准备资料:
1.MBA/EMBA证书(复印件)
2.硕士学位、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3.推荐信函三份(推荐人需为社会贤达人士如拥有博士学位或教授职称以上的人士或知名企业家、商学院院长等)
二、学位申请:
1.填妥学位申请表格,连同报名费&注册费合计3,900元(报名费900元不以任何理由退费),一并缴付UBI-DBA中国教育中心。
2.缴交二寸照片六张(背后用圆珠笔写上中英文名)。
3.约谈面试Interview通过后,经审核获得读DBA博士学位研究和学习的资格。
4.提交读书计划/论文研究方向。
三、入学通知:
1.确定申请:审核资格后,7~14个工作天之内,核发入学通知书(Acceptance Letter);资格不符者申请文件资料将不予退回。
2.入学手续:收到入学通知书后递交学费365,000.00元(一次性付清)。
3.学员资料:一个月内学籍卡、院长亲笔签字欢迎信、学费收据、学习承诺书(需签字留档)、课程表。
l课程模式:
1.固定课程:(在职学习,每月一次,每次2天,1年时间)
A.UBI-DBA中国教育中心委派教授、专家、名师;
B.完成教授布置的课程作业,一个月内提交,缺课者要补课和补交。
2.课题研究论文撰写:(2年时间,可申请延长2~3年)
A.企业问题专题研究,辅以企业专业规划,由专任博导指导.
B.完成开题答辩,预答辩、正式答辩,提交100页以上论文。
1.报名费&注册费:¥3,900元
2.学费:¥365,000元(报名费、学位费、证书费、博导费、答辩费、典礼费) 。
3.课程期间之食宿费、交通费、书籍费、杂支费用自理。
MBA关注:年薪40万选择读MBA的困惑
国内Top10学校,本科毕业,工作年限6年。
读DBA有用吗|读DBA好还是EDBA好|EDBA和DBA的区别|好申请的DBA|工商管理硕士|比利时商学院DBA怎么样|比利时商学院加拿大魁北克大学DBA报名条件|专科能读DBA吗|英语不好能读DBA吗
第一份工作,全球Top的IT公司做Sales Manager,工作了5年,离开时年薪30万RMB。
目前工作,全球Top的互联网公司,做Marketing BDM Senior Manager(Level) 工作了2年 年薪40万RMB +部分股票。
因为在往上升职,大多都是老外和香港人,觉得遇到职业瓶颈。
目前有打算读MBA或者EMBA,但是不知道如何去选择。
读书的目的:
1、真正的去学习一些知识,开拓思维和眼界
2、去发展更多的Network
3、提高职业发展的机会,比如向大的外资企业Director, GM方向发展,同时也希望大幅度提升薪资。
问题一: 目前MBA门槛比较低,很多出来的学生薪资未必有我现在的多。
问题二: 因为家安在上海,所以只能在上海读书,之前准备去中欧,了解到只有金融方向是在职的,而且是全英文授课,看来很难毕业啊。
问题三: 打算读EMBA,不知道哪种MBA出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机会成本纯粹是建立在自己的预估之上,如果目前的公司前景不错,而且值得为之奋斗长久,那没有必要上学的,因为上学也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觉得自己上升的瓶颈在哪里?
1)个人的管理视野,也就是说从一定的高度来分析和解决很多业务问题。这既需要对通用的管理知识有熟练的掌握和应用,也需要能够有效地把你的观点和公司的高层进行沟通。特别是那种案例教学的MBA在沟通方面的锻炼是毫无疑问的。
2)社交网络,特别是同行和上下游行业的社会资本。职业发展当然需要贵人相助,但是首先怎么认识这些“贵人”呢?通过MBA,你不仅不可以和同学们建立长期的友谊,而且可以接触到很多校友,教授,甚至一些你以前绝不可能认识的人。特别是在国内读MBA,毕竟你要在国内发展。
读MBA,我个人觉得最有价值在于:
一、梳理过去的工作总结和思路(而这点你在原来公司达不到,如果可以达到,没有必要去读)
二、在工作,特别是管理问题上遇到瓶颈,需要高人指点,或者换一个思路,开阔一下眼界(通常因为本行业和本公司的范围所限,圈子所限,难以突破)--这点上,也涉及很多人所说的人脉问题。
但人脉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之上的,有很强的相互间的利益关系,皇帝和乞丐永远都成为不了朋友。
所以MBA本身资源的价值在于他要为有志于此的学生提供资源,就是教授的质量和你方向的切合。还有你同学未来的潜力(而这种潜力还是相关的,否则无用--就像你中学再好的同学,毕业后留在了县城当屠户,你想买两斤猪肉粘点光都难,这种关系只能停留在过年的几个问候短信)
再则,你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MBA
一月MBA:一般1月份联考的同学都会有全日和业余两种选择,全日制学习为2年,业余学习时间为2.5-3年,备考期间不用考虑学习方式的选择问题,要等到转年入学的时候才进行选择。从您报名到拿到证书则需要漫长的四年。MBA联考为两门:英语和综合能力。英语满分100分,相当于英语四级以上五级以下;综合能力分为数学、逻辑和作文,满分200分,其中数学75分,主要考查初等数学和几何,逻辑满分60分,作文满分65分,分别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
自主招生MBA(中外合作MBA或者海外商学院国内办学MBA),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自主招生的模式,部分院校也实行直接面试。毕业可可获得海外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完全承认其学历学位,国际公认。例如上文提到的中欧商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被教育部批复的院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EMBA,全部课程采取中文+英文讲授,英文课程配同程翻译,自主招生(需参加两个学院校组织的面试)。还有美国威斯康星协和大学在上海、苏州当地开设了MBA学位班,可以申请奖学金,教育部可查,自主招生需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全中文授课,也是在职人员炙手可热的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钜信达业界口碑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