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的劳动口号是什么提出过什么口号吗?


rn  影片以美国女记者露茜在大庆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揭开很多王进喜鲜为人知的故事,向世人再现和还原一个真实的、铁骨柔肠的铁人形象,用现代人的眼光观照历史,品读和感悟铁人。rnrn

王进喜是甘肃玉门人,少年时期与石油结缘,27岁实现了“钻工梦”,踏上了为新中国石油事业奋斗一生的征程。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玉门油矿磨砺成长的王进喜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成为全国闻名的“铁人”,为工业战线树起了一面旗帜。甘肃是王进喜故乡,是孕育“铁人精神”的摇篮。“铁人精神”的核心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与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是推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王进喜16岁进了油矿门,虽然成天和油打交道,但刚开始只是干一些杂活、零活。每当看到高耸的井架、抽动的钻秆、喷油的景象、师傅们威武的身影时,复杂的情感就一齐袭上心头。“我要当钻工”成了他的最大愿望。

1949年,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北,9月25日,解放了玉门油矿,对油矿实行军管。油矿解放后,矿工们终于获得了自由,翻身做了主人。食堂吃上了大米白面,宿舍安上了木板床,矿工发了新工服,还看上了新歌剧。军事总代表康世恩到井场了解工人疾苦,还和大家一起抬横梁、拉大绳,安装井架。矿上有什么事都和大家商量,还请工人们提意见。这些变化,王进喜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他看到共产党把工人们当亲人一样对待,于是决心跟上共产党干,当一名钻井工人,报效祖国。

1950年,玉门油矿招钻井工人,王进喜下定决心要考钻工。第一次考试,由于笔答钻井知识、念报纸不合格,没能考上。第二次考试,重在技术项目的考核。王进喜动作敏捷、沉着机智,而且重要的是他干劲十足、意志坚韧,最终获得了认可,被当场招收为钻井工人。王进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钻工梦”,走上了为中国石油事业艰苦奋斗的人生之路。

当了钻工,王进喜的工作热情如井喷般爆发,多年的苦难经历使得他对党、对祖国、对工友、对石油更加热爱。王进喜刚当上钻工就加入了郭孟和的钻井队,郭孟和是新中国第一位石油工人劳动模范。严师出高徒,无论跑井场、打大钳、开机器、调泥浆,王进喜样样跑得快,处处当主人。他反复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

有一次矿上领料,工友们迟迟看不到拉料的车,只能坐下来等。王进喜心想,这样等下去,岂不是耽误了进度,于是他动员工友们用手搬,他说:“咱们等什么呢,现在是给国家干,给自己干,咋能用对付工头那一套呢?都是大老爷们,有的是劲,这点东西还能把咱们难住不成,大家动手搬吧!”说完,他找来绳子和扁担,把钻头绑在身上,把卡瓦、分接头等器件一一绑好,扛着就走。大家一看,纷纷站了起来,也扛上了器件往井上搬,有些部件太沉,工友们就把它绑在扁担上,抬着走,就这样,队友们抬的抬、扛的扛,一路喊着号子、相互鼓劲,不一会儿,就把工料搬到了井上。

新中国百废待举,哪儿都缺石油,玉门油矿再次扩产。1953年,油矿从苏联进口了几部贝乌40型钻机,成立了贝乌5队,调王进喜当副司钻。刚刚建队,由于经验不足,工作开展缓慢,贝乌5队被人称作“豆腐队”。王进喜不甘落后,吃苦在先、严格要求,带领全班工人学技术、练本领、研究地下情况。1956年,王进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当上了贝乌5队队长,他决心带领全队工友打一个翻身仗。

5月,贝乌5队被调到三角湾打井,三角湾地下情况复杂,容易出事故,王进喜觉得这正是锻炼队伍的好机会。第一口井开钻前,他带领队友们到兄弟队虚心学习经验,叮嘱工人们做好井喷事故防范,事先联系并储备好足够的晶石粉,还针对地下情况制定了勤画眼、管好设备、管好泥浆、24小时干部带班等保证措施。开钻后,打穿了高压层,井喷果然发生了,由于先有准备,王进喜及时指挥,和工人们齐心协力,迅速压住了井喷,避免了大事故。贝乌5队顺利拿下了油井,也没耽误时间,全队上下欢欣鼓舞,士气高涨,队友们越打越顺,越干越起劲,到国庆节时,创造了打出10口井的好成绩。

11月,王进喜带领贝乌5队在三角湾打765井,快完钻时,上级通知在附近13米的地方再打一口井。虽然距离只有13米,但庞大的钻机却“寸步难行”,只能放倒井架,大拆大卸,一件一件地搬。王进喜心里盘算着,这样一折腾,不仅动用人力物力,还得耗去六七天的宝贵时间。于是他发动工人们想办法、出主意,制定出了一个科学周密的“整拖”方案。最后,动用了12台大拖机,把整个钻台、井架一次性搬到了新井位。这次“整拖搬家”是钻井的首创,这项技术在以后的大庆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王进喜的带领下,贝乌5队不断创造新纪录,不仅事故少、进尺也打得多,很快就成为了玉门油矿的先进队。贝乌5队的翻身仗打得漂亮,打得扎实,取得了突出成绩。这是耐力、决心、意志、艰苦创业、爱党爱国力量的凝聚,是“铁人精神”的源泉。

“一五”期间,全国石油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然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为了解决钻井技术落后、钻井速度慢的问题,石油部在玉门和新疆组织了劳动竞赛,王进喜的贝乌5队加入了这场大战的行列,他们响亮地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钻透祁连山,玉门关上立标杆!”

为了实现自己提出的目标,王进喜回家搬上行李直接住到井上,24小时“全天滚”,把自己“钉”在钻台上。饿了,吃几口工人们从食堂带来的饭;困了,就盖上羊皮袄打个盹。王进喜事事亲力亲为,大到地下情况、打井方案、泥浆配制、钻头使用,小到钻杆摆放、丝扣抹油,全盯全管全跟踪,要井位、领材料、催供水、抓协调、做汇报,里里外外不放松一丝一扣。就连维修设备,他也亲自领着工人到大修厂,告诉修理人员哪里有毛病,并守在一旁帮忙修理,修完后立马拉回井场,投入生产,不耽误钻井进度。

王进喜一改过去那种坐等条件的做法,没有井位就去要,出了问题到处找,不给解决就不走。没有车,他手抬肩扛拉工料。这就是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的真实体现。

王进喜的工作作风给工人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队长拼命干,全队学队长,几十只眼睛盯在进尺上。在王进喜的带领下,1957年9月30日12点,贝乌5队全月累计进尺5009.47米。10月1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玉门王进喜钻井队9月份进尺5009.47米,创世界少有的纪录。”1958年,石油部在新疆克拉玛依召开全国石油工业现场会,王进喜在会上被誉为“钻井闯将”,王进喜带领的贝乌5队被授予“钢铁钻井队”的称号。

1959年,王进喜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还参加了国庆10周年观礼。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第一次看见天安门,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王进喜的心情无比激动。然而,这种喜悦心情很快就被一个“煤气包”驱赶得无影无踪。王进喜在首都北京,看见公共汽车背着煤气包在马路上穿行,一打听才知道,公交车没有油,不背煤气包就不能行驶。他这才意识到全国各条战线都非常缺油,玉门产出那么多的油,还不足全国实际需要的五分之一。作为石油开采工作者,还有什么脸面参加会议、受表扬?“煤气包”在他的心头压得越来越重,王进喜一边想,一边流下自责的眼泪。从此,拿掉“煤气包”成为他奋斗的新目标。王进喜相信只要意志坚定,敢闯敢拼,不懈努力,目标就能实现。正因为有了这股闯劲,他在之后的大庆会战中毅然喊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铿锵誓言。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被发现,石油部从各地石油系统调集力量,组织石油大会战。第二年3月,甘肃玉门油矿贝乌5队在王进喜的带领下来到大庆,被统一编号为1262队,后改为1205队。王进喜带着他在玉门油矿练就的一身本领、锻造的奋斗精神,怀揣对党和国家的爱、对石油工业的热忱,投身于石油大会战。从会战打响到年底短短9个月时间里,交井19口,总进尺21258米,创造了月进5466米、日进738.24米、班进432.98米的最高纪录。王进喜为石油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为工业战线树起了一面旗帜,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同时他也获得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号——“铁人”!

在战天斗地的过程中,王进喜喊出了许多言简意赅、鼓舞人心的口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也总结了许多工作和生活的感悟:“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这些语录,都是“铁人精神”的生动诠释。“铁人精神”是一股力量,融入了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祖国的深切热爱;“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个标志,象征着奋斗不止、创造未来的民族气概。

一场场实战、一份份成绩、一条条感悟,是“铁人”为石油事业奋斗不止的精彩华章。铁人王进喜创造的中国工人阶级大干社会主义的“铁人精神”是同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属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进喜的劳动口号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