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体系

中国旅游景区分类、功能与治理体制
  中国旅游、建设、林业、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政策条例,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景区管理体系。在我国基本上有两类旅游景区,一类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另一类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两类景区在功能、目标与管理方式上存在重大区别。
一、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
  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完全以赢利为目的,基本上采用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正在朝“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一)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用舞台化的环境气氛为游客提供主题鲜明的体验。主题公园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主要功能是为游客生产快乐,为投资者赢得利润。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
  主题公园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采用了中国第一批以观赏为主要特点的影视基地型主题公园。为拍摄《红楼梦》而兴建的北京“大观园”、河北正定的“荣国府”就是其代表。由于其“两栖”性,在当时,赢利并非最重要的目的,在管理上尚未完全企业化。进入1989年,有“中国旅游景点建设里程碑”之称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开放,标志着第二代以华侨城为代表的参与性主题公园的诞生,也意味着真正企业化的主题公园的出现。华侨城采取全资、参股、控股与输出管理方式经营以主题公园为主体的旅游业务,并且上市进行资本运作,采用了典型的企业管理模式。
  (二)旅游度假区
  1991年国家推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在全国选择了12个地点发展度假旅游,希望推动中国旅游目的地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综合型目的地转型。主要功能是为国际游客提供度假场所。
  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采用的是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行政上设立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比如,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是北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北海市政府对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实行统一管理,属机关事业单位(正处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经营则采取企业市场化运作方式,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
  以保护为主的旅游景区往往是以公共资源为依托的,景区的目标具有多重性,景区资源的社会文化与环境价值往往超过经济价值,景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由于这类景区资源的公共性,因此在经营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与垄断性,政府对这类景区的干预程度较高。
  (一)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经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的地域。其功能是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现已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风景名胜区相结合的体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相对应。从1985年到今年4月建设部审批了4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有151处。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资源保护工作的把放在首要地位。实行统一管理,不允许在风景名胜区各景区范围内设立开发区、度假区,不允许出让土地,严禁出卖转让风景名胜资源。各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划组织实施,并遵照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乡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负责规划实施与监督、土地和生态保护、景区特许经营许可、景区游人数量的调控、景区骨干路网的监控、风景名胜资源监测和科研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的工作。在科学界定授权经营的前提条件、建立监管标准的基础上,对景区内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维护保养,物业管理,环境卫生,交通服务,通过招标择优授权经营。
  (二)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是森林公园管理的主要依据。林业部主管全国森林公园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公园工作,属事业单位。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负责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森林公园分为三级: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市、县级。
  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可以由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单独进行;由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以合资、合作等方式联合进行的,不允许改变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的隶属关系。森林公园的设施和景点建设,必须按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在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施。禁止在森林公园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森林公园管理目标是:保护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维持历史、文化遗迹的风貌;维持现有自然资源、生物群落及物种的自然状态;提供游憩、科普教育的机会。森林公园管理方式是: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对公众开放。森林公园保护对象为具有基础性、普通性,美学价值高的动植物。森林公园经营目的游憩或旅游,自然、文化知识的教育与普及。
  (三)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目标是: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种群尽可能小地受到外界的侵扰;保持遗传资源的进化演替;保持现有的生态进化过程。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用于严格控制,不对公众开放。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价值为具有典型性、珍惜性和代表性的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经营目的:科学研究、科学试验、驯化、繁殖野生动植物。
  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以及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类管理并存的管理体制。国家环保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林业、农业、地矿、水利、海洋等部门在各自的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环保部门为了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和建立示范的目的也建立和管理一批自然保护区;另外农业、海洋、地矿等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责管理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体系一般可分为四大管理系统。 1.行政管理系统:负责政策、法令宣传业务、监督计划、规划的实施等。2.科研管理系统:组织综合考察与综合评价,安排科研课题。布设定位观测站和确定观测数目有条件的可建立基本资料数据库,种植试验与养殖试验,组织编制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奠定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利用方案,提供建立标本室、展览馆、信息资料室等科技资料内容。3.生态与景观管理系统:保护站与巡逻队,公安局或派出所、农民护林员(或保护员)、处理自然保护区内所反映的违法事件和破坏性事件等。4.经营管理系统:合理研发利用自然资源方案的落实,重职业和养殖业、加工业和旅游业、商业和妥善安排群众的生活等(金鉴明、王礼嫱,2003)。
  分区管理是自然保护区是普遍采用的管理办法。一般把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四)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并不是景区概念,但绝大多数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都是旅游景区。国家把不可移动文物分为三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0万处左右,已公布为保护单位的不足7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69处,省级7000多处,市县级6万多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依据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进行管理。
推荐阅读:
创行合一机构
旅游规划设计中心:
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www.cxhyplan.net
咨询热线: 400-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一站式规划设计院,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拥有甲级资质。"十年磨一剑"经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累计!
Beijing a combin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北京创行合一旅游规划设计公司版权所有浅析《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中国旅游报社
第14版:旅游报14版
旅游报01版
旅游报02版
旅游报03版
度假旅游研究专题(十四):
浅析《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刘小滨&&&&更多内容详见第一旅游网&&&&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薪假期制度的完善以及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度假旅游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消费潜力逐渐增强。为正确引导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GB/T),并于日起实施。《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旅游度假区进入科学发展阶段、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一、三大转变&&&&标准的实施,实现了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史上跨越式的转变:&&&&1.度假区的确立——从先批后建转变为先建后批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设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我国旅游度假区的确立实行的是行政审批制度,即先确定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再进行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这种度假区建设的行政审批制度,对于改善当时旅游度假产品落后的局面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显然已无法适应当下的市场形势。标准的实施,将原来先确定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再进行度假区建设的程序,改为先建设度假区,再按国家标准进行等级评定,这样从制度上保障了我国度假区体系的建设,并且更有利于保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品质。&&&&2.度假区的建设——由开发区建设模式转变为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往的旅游度假区建设采用的是行政审批制度下的开发区建设模式,大都存在市场定位模糊、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等问题,而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度假旅游市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更能够引导度假旅游消费。&&&&3.市场定位——由小众度假向大众度假转变、由国外市场向国内市场转变&&&&国务院1992年下发的《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国家旅游度假区是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早期的这种市场定位导致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是当时的度假产品还不成熟,还不能满足国际市场要求,二是国内度假市场尚未发育成熟,定位和市场需求发生了错位。新的标准立足于日益壮大的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市场定位上的一大转变。&&&&二、三大特点&&&&标准的制定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以适应当前迅速崛起的休闲度假市场,填补相关标准的空白,其内容体现出以下特点:&&&&1.以度假区环境、度假设施和项目布局为核心&&&&标准采用的旅游度假区的定义是:“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休闲需求的,相对完整的度假设施聚集区。”&&&&结合标准具体内容,我们可以解读出旅游度假区建设的三大核心要点。一是度假区环境,环境是度假区&&&&发展的第一要素;二是度假设施,度假设施应在完备、舒适、安全的基础上,注重文化性、人性化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三是项目布局,度假区不仅要有鲜明的主打产品,还要充实项目的层级和丰度。&&&&2.评定标准的全面性&&&&评定标准的范围涵盖了度假区由外部到内部,由硬件到软件,由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由专家评审到游客调查的方方面面,评定内容全面细致。评定标准以资源、区位、市场、空间环境、设施与服务和管理六大项为等级划分的一般条件。相应的《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中具体为资源、区位、市场、空间环境、核心度假设施及服务、支撑性设施及服务以及管理七个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小项组成,每一小项都给出了具体细则及相应分值。评定人员由专家组、技术组和参与问卷调查的游客共同组成,总分2000分,达到1700分即可通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3.评定程序的严谨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申报单位需通过自评、问卷调查、递交材料至省级或相应旅游主管部门初审后方可上报,旅游度假区申报委员会将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打分,在确认参评旅游度假区满足了资源条件、边界与面积、环境质量等10项强制性指标,且度假区游客问卷综合满意度结果为75%以上之后,再由专家组、技术组及游客进一步评分,最终决定入选、推迟入选或淘汰名单,并进行复查、定期自检与不定期抽查。&&&&三、标准化与特色化&&&&标准化是可控的,而特色化的评价则相对主观,虽然在标准中规定了“具有鲜明的市场品牌及形象”、“住宿设施应结合资源特征,突出地方特色”、“宜提供富于地方特色、品质优良的个性化菜品菜系”、“服饰及服务方式宜富于地方特色”等特色化要求,但仍显不足,难以保证旅游度假区的特色化水平。从行政审批转变为标准认证,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新的投资热点。标准实施后,面对当下的旅游度假区建设热潮,如何把控好标准化与特色化之间的度,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杨振之(2011年)曾经提出,旅游的本质是“诗意的栖居”,度假旅游尤为贴切地展现了这种“诗意的栖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除了要为旅游者建造达到一定标准的“栖居”环境,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创造“诗意”?创造什么样的“诗意”?或浪漫,或田园,或古典,或现代,或轻松闲适,或优雅尊贵,无论哪种风格,这种“诗意的栖居”才是基于标准但又高于标准的,是旅游度假区的特色化所在。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13  
邮发代号:1-40   
新闻热线: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国新网 许可证编号:)
CopyRight by .cn  京ICP备030067号
版权所有 中国旅游报 中国 北京《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08E旅游、服务业
发布机构:
市外事侨务旅游局
发布日期:
文  号:
主 题 词:
意见,规定,办法,细则,服务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
    评定细则   说明: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局令第23号)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本细则共分为三个部分:   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   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   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   各等级景区需达到如下条件:
     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   说明   1、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8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旅游交通140分;游览210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3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195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155分。   2、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5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50分,3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750分,2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600分,1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500分。                  细则一计分总表
负责人签字
推荐单位计分
评定单位计分
           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   说明:10栏为打分点,所有&10&分值总和为1000分。
评&&定&&项&&目
检&查&评&定&方&法&与&说&明
大项分值栏
分项分值栏
次分项分值栏
小项分值栏
  自检计分栏
推荐单位计分栏
评定单位计分栏
外部交通工具抵达景区的便捷程度
直达机场距景区距离
直达机场系指直达依托城市(镇)的民用机场,包括军民两用机场,但不包括可提供包机服务的军用机场
30公里以内
60公里以内
100公里以内
高速公路进、出口距景区距离
10公里以内
20公里以内
客运火车站距景区距离
10公里以内
20公里以内
客用航运码头距景区距离
10公里以内
20公里以内
依托城市(镇)抵达旅游景区的便捷程度
依托城市(镇)系指旅游景区直接的主要客源集散城市(镇)。依托城市(镇)可跨越行政区划
依托城市(镇)距景区距离
在依托城市(镇)内
处于建成区内。建成区系指经过批准的城市(镇)规划确定的范围
在依托城市(镇)周边20公里内
系指距最近的建成区外缘的距离
在依托城市(镇)周边50公里内
在依托城市(镇)周边120公里内
系指依托城市(镇)至旅游景区之间的专项交通方式
有市(镇)内公共交通线抵达
包括从市(镇)内出发的一条或多条公交线
无市(镇)内公交汽车,但有长途汽车抵达
需设有汽车站点
有直达旅游专线
包括旅游专线汽车,或旅游船舶航线,或城市(镇)周边旅游专列,但均需定时定点
抵达公路或客运航道(干线)等级
系指直达机场、高速路口、客用火车站、客用航运码头、依托城市(镇)抵达景区公路或客运航道(干线)等级。
  两者均有者,取最高分项
一级公路或最高级客运航道
一级公路系黑化或白化路面、行车速度100~60km/hr、双向四道、宽度2&7m。最高级客运航道指可通行大型游轮的航道
二级公路或高级客运航道
二级公路系黑化或白化路面、行车速度80~40km/hr、双向两道、宽度9~7m。高级客运航道指可通行中型游轮的航道
三级公路或中级客运航道
三级公路系黑化或白化路面、行车速度60~30km/hr、双向两道、宽度7~6m。中级客运航道指可通行小型游船的航道。三级以下公路或中级以下航道,不给分
抵达公路或客运航道(支线)
路面硬化或航道畅通
桥涵完整或航道无障碍
外部交通标识
系指引导到达景区的标识
专用外部交通标识
在颜色、外形上有别于一般交通标识
一般外部交通标识
自配停车场地
系指归属于景区自身管理的停车场
系指景区各类自配停车场面积的总和
10000平米以上
6000平米以上
3000平米以上
1000平米以上
考查主停车场的地面
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系指有绿化停车面或绿化隔离线的停车场,或者使用生态型或环保型建筑材料修建的停车场
硬化或黑化地面
包括水泥地面、沥青地面或平整石板地面
停车场管理
车场内有方向引导指示标识
分设出入口
停车场或码头美观,有特色或有文化性
停车场或码头与景观的协调性
位置不当,管理维护较差的,此项不得分
本项中各小项可酌情打分,但不超出给定的最高分
进出口设置合理
进出口分设,不过分邻近,有利于游客疏散
游道或线路设置合理
线路设置形成环线,观赏面大,有利于游客游览
特色游步道
游步道设计特色突出,&有文化性效果
生态或仿生态游步道
全部游步道采用
主要游步道采用
部分游步道采用
各项游览服务设施要体现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注重细节,突出特色,以形成独特、和谐、舒适的游览氛围
免费旅游景区此项不失分,设园中园、票中票的,发现一处扣2分
设计制作精美
有突出特色
系指设计制作有特点或成套制作
背面有游览简图,咨询、投诉、紧急救援电话
设在主入口附近,方便醒目的地点
设在游客集中活动的区域
造型、色彩、外观与景观的协调性
造型景观化,能够烘托景观环境
造型、色彩、外观与景观相适应
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打分
专用,且面积适应游客需要
兼用或面积偏小
设施与服务
需在游客中心外明示免费服务项目
设电脑触摸屏
需在游客中心内部设置,并能完好使用
包括各项景点、设施及服务的介绍
内容基本满足游客需要
需在游客中心内设置
影视播放系统
内容丰富、信息充分
概要介绍景区一般信息
提供游客休息设施
数量与本旅游景区的接待规模相适应,档次与本旅游景区总体档次相适应,酌情给分
提供本旅游景区导览宣传资料
游客能获取本旅游景区主要的导览和宣传资料,其中至少包括一种免费宣传品
品种多,展示精美
品种较多,展示一般
有工作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佩带工牌,职责明确,服务良好
提供游程线路图等
明示景区活动节目预告
包括当日景区活动节目预告及阶段活动预告
提供导游(讲解)服务
公布本旅游景区的所有导游人员(照片、姓名、编号及语种)
提供饮料及纪念品服务
导游全景图
全景图要正确标识出主要景点及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包括各主要景点、游客中心、厕所、出入口、医务室、公用电话、停车场等,并明示咨询、投诉、救援电话,少一项扣1分
指处于大型景区内交叉路口,标明现在位置及周边景点和服务设施的图示
指景区内引导方向或方位的指引标志
景物介绍牌
指介绍主要景点、景观或相关展示内容的介绍说明牌
布局合理,根据数量,合理设置,发现一处设置不合理扣一分
图案直观明了,雅致大方。酌情打分
外形别致,具有艺术感。酌情打分
从档次、生态性、与景区协调性考查。酌情打分
无脱落、无毛剌、无腐蚀等
基本无脱落、无毛剌、无腐蚀等
中英文对照
无中英文对照说明的,不得分;文不符图或中英文有错误的,发现一处扣1分
中外文(非英文)对照
每增加一种外文对照,得1分,最多3分;但如文不符图或有错误的,则扣除该种外文对照得分
包括正式出版印刷的导游图、明信片、画册、音像制品、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等。其中,音像制品每种3分;精美画册或研究专著每种2分;其他每种1分
指景区提供的导游、导览等各种服务
导游人员数量
数量与游客接待规模和旅游景区性质相适应,酌情打分
粤语导游、闽南话导游,每种2分;外语导游每个语种3分。最多为9分
具有高级导游员或讲解员
含可为游客服务的高级馆员、研究员等,须作为正式讲解员公布
设语音导游
便携式可选择播放
便携式循环播放
定点循环播放
导游词科学、准确、有文采
检查有关资料,结合现场检查,酌情打分
导游效果(清晰、生动、吸引人)
参考细则三中&讲解服务&项得分
导游服务有针对性,强调个性化
根据游客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能满足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
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和观景设施
数量充足,能满足需要,不设置在危险地带、危险场所。酌情打分
造型与景观环境的协调性
对景观有特别烘托效果
与景观环境基本协调
制作精美,有艺术感
从档次、生态性、与景区协调性考查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
标识的内容、位置与范围,参照GB/T10001标准,如果现有的国家标准没有提供图形符号,可采用国际惯例或景区自行设计
位置与数量
在停车场、出入口、售票处、购物场所、医疗点、厕所、餐饮设施等位置,合理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发现一处没按要求设置扣一分
图形符号设计
与景观相协调
有文化特色
特殊人群服务项目
包括残疾人轮椅、盲道、无障碍设施,老年人使用的拐杖,儿童使用的童车等。查看服务指南与相关设施,每项得2分
近两年内发生过游客死亡或重残的旅游安全事故且景区负有主要责任的,扣40分;负有管理责任的,扣20分(按事故责任书认定)
安全保护机构、制度与人员
设有安全保护机构
有健全的安全保护制度
专职安全保护人员
在游客集中和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分布;以水上游乐为主的旅游景区的巡视员、救护员,比例应较高
流动安全保护人员数量
景区流动安全保护人员应与旅游区规模及性质相适应
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
职责明确,程序清晰
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分流得力,安全措施有效
特殊情况的安全处置
包括恶劣气候、突发灾情、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缆车停电等特殊情况
反应迅速,组织得力,替代设施到位,处置效果好
设施完备,定时巡查,能有效维护安全秩序
安全设备设施
危险地带安全防护设施
包括安全护栏、水上拉网等应齐全和有效。发现一处不足或无效扣3~5分
消防、防火等设备
重点是室内旅游点的消防设备,森林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旅游区的防火设备等应齐备、完好、有效。发现一处不合格扣2分
设闭路监控系统
游览游乐服务设施安全
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设施、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备以及地面防滑处理、无障碍设施等,应符合安全规定。发现一处安全不合格的扣2分
特殊旅游项目的安全确认
速降、蹦极、潜水、漂流、游乐等特殊旅游项目,未经验收的,此项不得分
安全警告标志、标识
应齐全、醒目、规范。如设置不足或设置不规范,每处扣2分,没有设置不得分
包括安全说明或须知等;有关重点景区(水上项目、滑雪场)需安装安全广播。安全说明或须知等要求图形显示和中外文对照,置于醒目位置。达不到以上要求的,每项扣2分,没有设置不得分
设立医务室
专为游客设立的医务室
内部设立主要为员工服务,同时兼为游客服务的医务室
有专职医护人员
备日常药品
备急救担架
重点是水上旅游景区、山地旅游景区、滑雪场等的救护设备
建立紧急救援体系
内部救援电话
向游客公布且畅通有效
与相关单位有专门运送协议,及时发现,安全运送
无乱堆、乱放、乱建现象,施工场地维护完好、美观,发现一处不合格扣1分
游览场所地面
无污水、污物,发现一处污水或污物明显的,扣1分
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
无污垢、无剥落,发现一处污垢或剥痕明显的,扣1分;(在规划建设中对建筑物和设施的剥落和破损有特殊要求除外)
清新,无异味;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废弃物管理
不污染地面、河流、湖泊、海滨等。发现一处不得当的,视情节严重程度扣1~3分
现场检查为主,设施需齐全和完好,酌情给分
不留陈垃圾
垃圾清扫器具
美观、整洁,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整洁、实用
垃圾箱(桶)
整洁,发现一处不合格,扣1分
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发现一处有明显不足,扣1分
美观,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根据景观环境专门设计造型的得8分,其他酌情打分
处理场或集中的场地
垃圾处理场地或垃圾集中场地远离旅游景区
不乱堆放,不就地焚烧或掩埋
吸烟区管理
合理划分、管理到位
划分为吸烟区与非吸烟区,标志清楚且管理到位;或景区全部为非吸烟区,且管理到位。对非吸烟区吸烟行为,管理措施明确,管理行为到位
划分为吸烟区与非吸烟区
就餐环境和服务态度良好,菜式有特色,规模符合需求,价格合理
食品卫生,厨具质量
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餐具、饮具、厨具分类存放,消毒处理,检查餐厅、酒吧、冷饮部、小卖部及其操作间等,发现一处不合格,扣1分
现场检查结合资料审查,(要求景区提供厕所布点图),有关要求可参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步行30分钟范围内须有设置。
位置相对隐蔽,但易于寻找,方便到达,并适于通风、排污
厕位总量达旺季日均游客接待量的比率
男小便厕位可按每位0.8-1米的宽度计量
游客高峰期设流动厕所
固定厕位数量如满足高峰期需求,此项不失分
厕所采用水冲或使用生态厕所的比例
残疾人厕位
应方便实用。每个得2分,最多得5分
考察主要游览场所厕所
要求隔板与门均有,缺失其一不得分;设立不达标或维护情况不好的酌情扣分
主要游览场所厕所具备盥洗设施(水龙头)、挂衣钩、卫生纸、皂液、面镜、干手设备、烟缸等且实用有效的,每项得1分,最多5分
厕所内部有文化氛围
指厕所根据景区特点进行的装饰与布置
厕所外观、色彩、造型与景观环境的协调
按照景观特点专门设计,具有独创性的
有一定特色的
基本协调的
游客集中场所的厕所有专人提供服务
三星级以上厕所比例
参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有异味或地面(池面)有秽物的,发现一处扣2分
邮政纪念服务
提供信函等基本邮政业务,且服务便捷
提供纪念戳、本地纪念封、明信片、纪念邮票等,每种2分,最多6分
公用电话设置
数量充足,设置合理
数量基本满足需要,设置基本合理
公用电话亭及标志
与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
与环境基本协调,标志醒目
能接收移动电话信号
全部地方能接受
部分地方能接受
包括主出入口的购物管理
购物场所建设
购物场所不破坏主要景观,不妨碍游客游览,不与游客抢占道路和观景空间;购物场所建筑造型、色彩、材质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布局合理,外部广告标志不过分影响观景效果。发现一处不得当扣2分
购物场所管理
对购物场所进行集中管理,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无围追兜售,强卖强买现象。发现一处管理不当的情况视情节扣2~5分
商品经营从业人员管理
有统一管理措施和手段,包括质量管理、价格管理(需明码标价)、计量管理、位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等,每项2分
具有本旅游景区的特色,每种2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每种得1分。本项最多得15分
机构与制度
管理机构健全,职责分明
要求景区提供相关资料,并现场抽查管理人员,职责掌握率不足50%的,不得分;掌握率50%以上的,酌情给1~2分;全部掌握的,给3分
规章制度健全
市场营销、质量、导游、卫生、环保、统计等规章制度健全,缺一项扣2分
规章制度贯彻得力
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得力,有一年以上完整执行记录。记录不完整不得分
包括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形象、鲜明的视觉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
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并形成外在的企业标志
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或口号
有明确的质量目标,有鲜明的质量方针或口号,为全体员工所熟知。抽查员工,掌握率不足50%的,不得分;掌握率50%以上的,酌情给1~3分;全部掌握的,给5分
企业标志运用
要求在旅游景区入口、导览系统(如全景图、指示牌、景物介绍牌等)、宣传品、门票、工牌等上均有企业标志
企业标志注册
企业品牌标志进行商标注册
员工着岗位服饰,佩带工牌。岗位服饰3分,服饰美观有特色1分,&佩带工牌1分,&
服务规范,举止文明,热情大方,服务态度、效果及质量好。能够针对不同客源群,提供个性化订制服务。
有按照本标准及细则制定的相关规划
有其他相关规划
旅游部门或当地政府审批
旅游部门参与审批
包括土地利用、功能布局、游览项目与设施安排等;严重违规的此项不得分
规划中的各项建设项目和市场开发方案得到全面实施
规划中的主要建设项目和市场开发方案得到基本实施
培训制度、机构、人员、经费明确,落实
每一项不落实,扣1分
年度培训范围
查看年度计划及实施记录,要求对每一位正式员工建立培训档案
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全面培训
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部分培训
质量、营销、安全、导游、卫生、环保、统计等业务培训全面
缺一项培训扣1分
抽查员工,考查其业务
回答流利、正确、全面
回答基本正确
游客投诉及意见处理
投诉数量及性质
查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景区自身记录,酌情给分。近两年内发生重大质量投诉(涉及到对旅游者人身侵犯和健康损害的旅游投诉,均视为重大质量投诉),此项不得分
投诉处理制度健全
投诉服务设施
有明确的投诉电话
有明确的投诉办公室标志
有投诉信箱、意见本等
投诉处理过程
受理投诉迅速
服务态度好
记录完整、细致
处理效果好
检查投诉处理记录,对于重大投诉可向投诉人了解反馈意见
征询游客意见
一年不少于3次
样本量符合接待规模(总量达到全年接待量的1/1000)
征询意见有分析、有通报、有改进措施
旅游景区宣传
主要考查近期的宣传情况
通过国际互联网宣传
查询与网络服务商的合同,并结合上网检查
域名及中文网址
独立域名且有中文网址
只有独立域名
依托知名综合网站或权威旅游专业网站
依托其他网站
内容丰富,全面说明景区情况
内容一般,基本说明景区情况
建成数字虚拟景区
实现网上游览
其他语种每种1分,最多2分
通过电视宣传
有介绍本景区的电视专题片
在其他旅游电视宣传片中对本景区有重点介绍
在中央级电视台播放
在地方卫视播放
地方台播放
通过报刊宣传
文章介绍形式
综合报道中有重点介绍
中央级报刊
动态查询未来特定时间段预计游客接待量
娱乐、餐饮或其它个性化服务的定制
能提供网上支付功能
带动当地社会就业
80%为本地员工
50%为本地员工
30%为本地员工
对当地经济带动作用
查询产值、税收等财务档案
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以当地旅游旺季的情况为准,现场并结合鉴定材料检查
达到国标一级标准
参照有关国家标准
达到国标二级标准
参照有关国家标准
以当地旅游旺季的情况为准;使用高音喇叭,&或用电子设备进行商品叫卖的(用于安全公告等特殊情况除外),此项不得分
达到国标一类标准
参照有关国家标准
达到国标二类标准
参照有关国家标准
地表水质量达国标规定
参照有关国家标准,不达标的酌情扣分
景观、生态、文物、古建筑保护
保护费用投入
要求提供相应财务支出证明
全年用于景观、文物、古建筑、生态系统、珍稀名贵动植物的保护费用相当于旅游区(点)全年门票收入的比例
保护措施(采取适合的保护措施,如防火、防盗、防捕杀、古建筑修缮、古树名木保护等)
设施设备完善
人员职责明确
现场检查为主;对文物古迹和景观有重大破坏的,此项不得分
全面保持文物古迹和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基本保持文物古迹和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对文物古迹和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明显破坏
出入口主体建筑格调
格调指体量、材质、造型、色彩的综合效果
对区内主体景观有烘托效果
运用能反映当地风情的本地特色建筑风格和材料,能很好反映和突出主体景观
与区内主体景观相协调,无明显破坏之感
出入口环境
整洁美观,秩序良好,与景区整体氛围相协调
出入口有相应的游客集散场地
面积适中,管理良好
区内建筑及设施与景观的协调性
区内建筑选址不破坏景观
主体建筑选址对景观有破坏的,每个扣3分;非主体建筑选址对景观有破坏的,每个扣1分
主体建筑风格有特色,效果突出
区内各单体建筑风格一致,&相互协调
区内建筑外观(造型、色调、材料等)与景观相协调
发现一处建筑外观与整体景观有不协调的,扣2分
区内建筑体量适度
建筑物周边形成相应缓冲区,&观景效果良好
功能性建筑选址隐蔽或外观美化
包括锅炉房、配电室、水塔、烟囱、电力电信设施及其用房等
区内输电、通讯线路等全部采用地下隐蔽方式
架空线路整齐,不破坏视觉效果
区内标语口号及布置方式
注重文化性、艺术性及与景观的协调性
商品广告、商业服务设施招牌
不乱贴、乱放、乱摆小广告,商业服务设施招牌不过分突出
各种游乐设施及项目设置、布局和外观
发现一处不得当,扣1分
建筑及设施选用材料
有以下材料发现一处扣1分:&玻璃幕墙、马赛克贴面、卷帘门窗、简易铁皮棚屋等
周边环境与景观的协调性
旅游景区与周边环境设有隔离带或缓冲区
具有水体、山体等缓冲区的,得8分;具有绿化、围栏等隔离带的,得4分
旅游景区周边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线
采用清洁能源的设施、设备
发现区内使用造成严重破坏环境的设施、设备(包括产生高噪音或有害气体、漏油漏气的车辆、船舶等)的,酌情扣分
采用环保型材料
发现区内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等非环保型材料的,此项不得分
       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   &   说明   1、本细则分为资源要素价值与景观市场价值两大评价项目、九项评价因子,总分100分。其中资源吸引力为65分,市场吸引力为35分。各评价因子分四个评价得分档次。   2、等级评定时,对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由评定组成员分别计分,最后进行算术平均求得总分。   3、&规模与丰度&评价因子中的&基本类型&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第9页附录A。   4、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0分,3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70分,2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60分,1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50分。            细则二计分总表
负责人签字
推荐单位计分
评定单位计分
                 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
评价依据和要求
  吸引力
  (65)
观赏游憩价值
  (25)
1.观赏游憩价值很高
  2.观赏游憩价值较高
  3.观赏游憩价值一般
  4.观赏游憩价值较小
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15)
1.同时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世界意义
  2.同时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全国意义
  3.同时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省级意义
  4.同时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地区意义
珍稀或奇特程度
  (10)
1.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有世界级资源实体
  2.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有国家级资源实体
  3.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有省级资源实体
  4.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有地区级资源实体
规模与丰度
  (10)
  规模(10)
1.资源实体体量巨大,或基本类型数量超过40种,或资源实体疏密度优良
  2.资源实体体量很大,或基本类型数量超过30种,或资源实体疏密度良好
  3.资源实体体量较大,或基本类型数量超过20种,或资源实体疏密度较好
  4.资源实体体量中等,或基本类型数量超过10种,或资源实体疏密度一般
1.资源实体完整无缺,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
  2.资源实体完整,基本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
  3&资源实体基本完整,基本保持原有结构,形态发生少量变化
  4.原来形态与结构均发生少量变化
  影响力(35)
  (10)
1.世界知名
  2.全国知名
  3.省内知名
  4.地市知名
  (10)
  (此项得分可参考细则三游客意见调查表&总体印象&的得分值)
1.有极好的声誉,受到95%以上游客和绝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美
  2.有很好的声誉,受到85%以上游客和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美
  3.有较好的声誉,受到75%以上游客和多数专业人员的赞美
  4.有一定声誉,受到65%以上游客和多数专业人员的赞美
市场辐射力
  (10)
1.有洲际远程游客,且占一定比例
  2.有洲内入境游客及洲际近程游客,且占一定比例
  3.国内远程游客占一定比例
  4.周边市场游客占一定比例
主题强化度
1.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独创性强
  2.形成特色主题,具有一定独创性
  3.有一定特色,并初步形成主题
  4.有一定特色
              &      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   说明   &&&&1、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对游客意见的评分,以游客对该旅游景区的综合满意度为依据。   &&&&2、游客综合满意度的考察,主要参考《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的得分情况。   &&&&3、《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由现场评定检查员在景区员工陪同下,直接向游客发放、回收并统计。   &&&&4、在质量等级评定过程中,《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发放规模,应区分旅游景区的规模、范围和申报等级,一般为30~50份,采取即时发放、即时回收、最后汇总统计的方法。回收率不应低于80%。   &&&&5、《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的分发,应采取随机发放方式。原则上,发放对象不能少于三个旅游团体,并注意游客的性别、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均衡。   &&&5、游客综合满意度的计分方法:   (1)游客综合满意度总分为100分。   &&&(2)计分标准:   &&&①总体印象满分为20分。其中很满意为20分,满意为15分,一般为10分,不满意为0分。   &&&②其他16项每项满分为5分,总计80分。各项中,很满意为5分,满意为3分,一般为2分,不满意为0分。   &&&(3)计分办法:先计算出所有《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各单项的算术平均值,再对这17个单项的算术平均值加总,作为本次游客意见评定的综合得分。如存在某一单项在所有调查表中均未填写的情况,则该项以其他各项(除总体印象项外)的平均值计入总分。   &&&6、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游客意见综合得分最低要求为   5A级旅游景区:90分&&&4A级旅游景区:80分&&&3A级旅游景区:70分   2A级旅游景区:60分&&&1A级旅游景区:&50分         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   &QUESTIONNAIRE   尊敬的游客:   非常感谢您在珍贵的旅游过程中填好这份意见调查表。您的宝贵意见将作为评定本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谢谢您的配合支持,祝您旅游愉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Dear&guest:   We&would&be&very&grateful&if&you&would&take&a&few&minutes&to&complete&this&questionnaire.&Your&comments&will&be&taken&as&reference&for&the&tourism&attraction's&quality&rating.   Thank&you&for&your&efforts,&we&hope&you&enjoy&the&tourism&attraction.   &&&&&&&&&&&&&&&&&&&&&&&&&&&&&&&&&China&National&Tourism&Administration
  Very&satisfactory
  Satisfactory
  Unsatisfactory
  accessibility
内部游览线路
  Inner&itinerary&
  facilities&for&sightseeing
  Signs&for&directions
景物介绍牌
  introduction&board
  information&material
  visiting&guide
  service&quality
  safety&&&security
  environmental&hygiene
  Toilet
  phone&&&post&service
  souvenir&and&shopping
餐饮或食品
  Food&&&beverage
  public&order
  scenery&&&relic&protection
  overall&impression
  姓名&&&&&&&&&&&&&&&&&&&&&&&&&&&&&&&&&&国(省、市)名   Name&&&&&&&&&&&&&&&&&&&&&&&&&&&&&&&&&Country   细则三计分总表   
推荐单位计分
评定单位计分
各项得分数
内部游览线路
景物介绍牌
餐饮或食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思分级阅读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