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奥斯卡影帝扮演的白修德回忆录是谁

影帝忆经典(图)
罗宾斯饰演的神父与日军对峙。小易供图  《一九四二》
  多伦多万花筒
  本报讯(记者易东方)前天,冯小刚()导演的新片《一九四二》在多伦多电影节上发布了首款国际版预告片。两位影帝阿德里恩·布劳迪和蒂姆·罗宾斯称,出演《一九四二》是因为被角色所打动。
  此前,《一九四二》一次性发布了五款预告片,从灾民、军队、国民政府、宗教、记者五个方面发出“人性五问”。最新发布的国际预告片旨在向国际观众介绍“中国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更加直观地展现了惨烈的战争场面及遭受疾苦的灾民群像。
  预告片中,奥斯卡影帝阿德里恩·布劳迪饰演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和戛纳影帝蒂姆·罗宾斯饰演的传教士梅甘作为这段历史的旁观者和亲历人,通过他们的视角向国际观众展现了1942年中国百姓真实的状态。美国记者白修德一边看着惨绝人寰的现状,一边听陪同视察的国民党军需官把这场旱灾归结为蚂蚱肆虐。
  《一九四二》有19个主要角色,国内外大腕汇聚。谈及加盟原因时,布劳迪感性地说,这部电影让他想起了他的代表作《钢琴师》:“我第一次看《一九四二》剧本时就产生了共鸣,它让我想起了《钢琴师》。这两部片子都让我感受到二战中人们所经历的无助、绝望和饥荒。作为一个演员,能有机会向年轻一代讲述这样的故事,我觉得十分荣幸。”
  影帝罗宾斯认为,神父梅甘与他塑造的经典角色《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银行家安迪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说:“梅甘与安迪都是在绝境中不放弃生存希望的人,我想这部影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告诉观众:如果你不放弃希望并且忠于灵魂和内心,你将看见美丽的彼岸。”
  作者:易东方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31109条
评论203092条
评论184766条
评论182432条
评论161198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中午看了钢琴家 才发现原来1942的白修德也是AB演的_阿德里安·布罗迪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82贴子:
中午看了钢琴家 才发现原来1942的白修德也是AB演的收藏
我也是醉醉了 竟然都没发现
ThinkSNS年底钜惠,社交+直播+电商系统,0元分期,轻松购买
我这个脸盲倒是发现了~
震中贱骨头
中午好么么哒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一九四二》发国际版预告 两大影帝首谈加盟-中新网
《一九四二》发国际版预告 两大影帝首谈加盟
  由华谊兄弟出品、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近日在多伦多电影节上发布首支国际版预告。预告片以奥斯卡影帝阿德里恩?布劳迪饰演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和戛纳影帝蒂姆?罗宾斯饰演的传教士梅甘作为这段历史的旁观者和亲历人,通过两人的视角向国际观众展现1942年中国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
  两位国际影帝在谈及加盟原因时,布劳迪非常感性地说这部电影让他想起了《钢琴师》:“我觉得自己就是另一个白修德。这个剧本在第一次看的时候就与我产生共鸣,让我想起了《钢琴师》,这两部片子都让我感受到二战中的人们所经历着的无助,绝望和饥荒。”
  罗宾斯则表示神父梅甘与自己塑造的经典角色――《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银行家安迪异曲同工:“梅甘与安迪都是在绝境中不放弃生存希望的人,我想这部影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告诉观众一个想法和信仰,那就是:如果你不放弃希望并且忠于灵魂和内心,你将看见美丽的彼岸。”
【编辑:罗攀】
>文娱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1942,奥斯卡影帝扮演的白修德是谁?
如果说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请来了奥斯卡最佳男配克里斯蒂安·贝尔是国产片的一大手笔,那么冯小刚导演的《1942》的手笔更大,请来了两位。
去年10月,冯小刚筹备18年的历史题材巨作《1942》举行了开机发布会,宣布会有两位神秘的好莱坞大牌明星加盟。在不久之后,参演的两位好莱坞明星就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他们是《肖申克的救赎》男主角蒂姆·罗宾斯与《钢琴家》男主角阿德里安·布洛迪,一位是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得主,另一位是奥斯卡影帝得主。
如今,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蒂姆·罗宾斯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位名叫梅甘的传教士,而阿德里安·布罗迪所饰演的则是记录下了河南大饥荒的美国《时代》记者白修德。
业界良心——白修德
“我们早晨醒来的时候,郑州城是一个白色的荒冢,居民好像灰黯的游魂。死统治着郑州。因为饥荒集中在那里。在战前该城有居民12万人,现在已不到4万……我们站在大街的口上,极目远眺荒凉的道路——什么也看不到。偶然有个把人,穿着风吹抖动的破衣,在一家门口蹒跚出现。注意到我们的人,就把我们围起来,摊开双手祈求着,他们叫喊:‘可怜,可怜!’直到我们的耳朵发聋为止……”
这是《时代》记者白修德(Theodore·H·White)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记录的他和《泰晤士报》记者福尔曼初到郑州的情景。而在电影《1942》中,由蒂姆·罗宾斯饰演的传教士梅甘是他们陪同者,他是洛阳天主教会的主教,一个好心肠的美国人,“他得到各方报告,知道的要比北方任何人都多”。
&&&&白修德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移民二代,1934年进入哈佛大学,拜在有“中国学之父”之称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费正清的门下。虽然费正清只大了白修德8岁,却是白当之无愧的恩师,用白的话来说就是“他开发我的智力,整理我的思路,并教我如何思考”,也正是费正清将白修德领上了新闻工作者这条路。毕业时,白修德因成绩优异而获得了弗雷德里克·谢尔登旅行奖学金,白修德决定用这笔钱到中国。而费正清给白修德的毕业礼物就是一台旧打字机和六封推荐信。1939年,这个美国青年来到了中国,并且为自己取了中文名字“白修德”。
在开始为《时代》杂志工作之后,白修德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时代》的创始人和老板亨利·卢斯。卢斯也跟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其父是在华多年的传教士,卢斯本人就是出生于中国。1942年卢斯曾经来到中国,和白修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将白任命为《时代》远东版的主编。
“1943年二月,《大公报》,重庆的独立报纸,对河南人民在中国历史上最惨的一次灾荒中所遭受的几乎无法忍受的痛苦,登载了第一篇真相报告。政府报之以勒令停刊三天。《大公报》的勒令停刊,对外国记者发生了芒刺一样的影响。我决定到河南去……”白修德在《中国的惊雷》中写道。
在河南,白修德看到了那些因为体弱而从火车上掉下来被车轮轧碎的人们粉碎的肢体,看到了一群群游魂一样静默地在铅灰的天空下走向荒凉远方的逃荒饥民,看到了人们在吞吃树皮、花生壳和泥土,看到了一路上倒毙的尸体,野狗从荒冢里把尸体刨出来……
白修德所拍摄的河南饥荒的照片
白修德关于河南大饥荒和国民政府救灾不力以及对农民盘剥的报道发表在了《时代》杂志上,引起了美国的轰动。而此时,宋美龄正在美国以中
国第一夫人的身份访问,并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介绍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艰苦历程,还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演讲募捐。甚至在白修德的报道出现前不久,她还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因此,白修德的报道引起了国民政府的不满,宋美龄看到白修德的报道后勃然大怒,认为有损中国形象,并且强烈要求《时代》杂志的老板亨利·卢斯开除白修德。
白修德并未因此被解雇,他的报道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饥荒的强烈关注,在国际社会的压力面前,国民党政府最终开始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赈济灾民。一位传教士写信给白修德说:“你的访问和对他们的责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使他们惊醒过来,开始履行职责,后来也确实做了一些事情……在河南,老百姓将永远把你铭记在心。”
但是逐渐对蒋政府失望的白修德开始倾向于中国共产党,这与《时代》亲蒋的立场完全相悖,并且在之后也逐渐不见容于他的恩师。1944年,白修德一系列批评蒋介石消极抗战、同情中共的报道引起了恩师费正清的强烈不满,在给学生的信中,费正清写道:“我为你感到羞耻。你的朋友为你感到羞耻。你的国家正在受骗。你必须表明你的立场。”而1945年白修德的《中国的惊雷》问世后,书中的倾向使卢斯大为光火,他大骂“那个婊子养的犹太丑小子”,并且对外宣布由于白修德是共产党,《时代》杂志不得不解雇他。
1953年,白修德回到美国。时逢美国国内反共排华的“麦卡锡主义”盛行期间,白修德记者执照被吊销,记者证被收回,甚至失业,但是他也不曾屈服,一如他此前突破重重新闻审查将事件真相报道出来,宁可与恩师和欣赏自己的老板决裂也不肯改变自己立场。
1964年,白修德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这或许是对他所坚守的新闻工作者的节操的最高肯定。
中国大片的国际市场梦
2012年11月30日,《1942》将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主要城市的院线上映,电影的发行方是华谊兄弟公司和博纳影业集团参股的华狮公司。2011年10月,这两家公司在美国洛杉矶联合举行发布会,宣布共同参股北美华狮电影发行公司,共同推进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同步上映。华狮目前已和AMC
Entertainment达成每年在北美发行最多15部中国电影的协议,这些影片的放映时间通常和中国内地同步。
“很显然,《1942》的导演似乎已经把他的视线投向了国际市场。”
影评网站Twitchfilm在《1942》的评论中说。“好莱坞大牌演员蒂姆·罗宾斯和阿德里安·布洛迪的加盟无疑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而电影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场面的运用——比如日军的轰炸,也能让世界各地的观众看到中国电影震撼的史诗效果。”
近年来,在美国大片中我们已经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因素的存在。不久前上映的《环形使者》还把故事的一部分背景放在了中国上海,把上海描绘为一个新潮奇幻的未来世界,而中国女演员许晴也在片中扮演了男主角在未来遇上的挚爱。而《生化危机5》的预告片中,另一位中国女演员李冰冰饰演的性感特工也亮相了。
同样,中国电影里,外国主角也开始崭露头角,2011年张艺谋在《金陵十三钗》中使用好莱坞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作为全片男主角就是一个充分地例证。
而如果拿《金陵十三钗》和《1942》对比,还会发现片中这几位外国人的形象都是十分积极正面的。《金陵十三钗》里,在战乱中成为一名神父的约翰在教堂里帮助和保护了一群中国的中学女生不受日军蹂躏,《1942》里,传教士梅甘收养中国孤儿,帮助中国饥民。美国记者白修德自不必说,坚守一个记者的良心,用自己的报道唤起了政府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大饥荒和灾民的关注。这些人物形象无疑像一道光辉,照亮了基调灰黯的电影,给片中那些绝望的中国人带来了希望和救赎。
如果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出现在好莱坞大片中,甚至还有像《功夫熊猫》这样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动画片在中国大卖,都是好莱坞向中国市场示好而中国人也欣然接受的标志,那么这些中国大导演的贺岁档大片里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尚的外国人形象,甚至是《金陵十三钗》里据称高达40%的英文对白比例,难道不可能是中国向国际市场抛出的橄榄枝吗?
《唐山大地震》是华狮公司引入北美的首部影片,这部在中国内地票房超过6亿人民币的大片虽然在美国的票房收入只有6万美元(1美元约合6.2元人民币),而同样在中国内地票房超过6亿人民币的《金陵十三钗》在美国的票房也不到5万美元。但作为在海外市场还涉水不深的国产影片,至少已经是一个开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942,白修德看到了怎样的中国
原标题:1942,白修德看到了怎样的中国
1943年初,美国记者河南灾区实拍。 白修德。 白修德的著作书影。深圳大学实习生 朱上坚冯小刚的新片《1942》使一位记者迅速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众人讨论的话题。事实上,历史上确实有那么一位记者,他叫白修德。白修德是美国著名记者西奥多·哈罗德·怀特(TheodoreHarold White,-)的中文名字。这位二战时期美国驻华记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这个东方国家充满兴趣,曾深入报道了二战时期的中国。回到美国后,他又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记录和分析了不同选期内美国总统大选的进程,获得普利策新闻奖。1人吃人的河南大饥荒对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报道,是白修德在中国的记者生涯中最沉重的一页,也是他“最刻骨铭心的记忆”。1941年,地处中原前线的河南省出现严重旱情,粮食收成大减,有些地方甚至颗粒无收。此时的国民政府将全部注意力投向美国,却对河南灾民的疾苦置若罔闻。1942年,灾情进一步恶化。2月初,重庆的独立报纸《大公报》刊登了一篇真实的文章,报道河南人民在这次史上最惨痛的灾荒中遭遇的痛苦,竟遭到国民政府勒令停刊三天的严厉处罚。《大公报》被勒令停刊,对外国记者犹如“芒刺在背”。于是,白修德与时任《泰晤士报》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几乎同时做出决定,深入河南灾区,一探虚实。从1943年2月底到3月中旬,白修德、福尔曼经过了两个星期的灾区实地采访之后,结束了自己的河南之行,在河南采访的过程当中,白修德就急不可待地赶写了一篇报道灾情如何惨烈的通讯,而且从返回途中遇到的第一个电报局洛阳电报局,就直接发给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部。按照当时中国新闻界的常规,任何的新闻稿都必须要先回传到重庆,而且并经过白修德过去在政府部门供职的老伙计们预先审查,而他们注定会禁止这封电报发出的,然而,不知是因为洛阳的电报系统出了故障呢,还是那位电报局发报的电报员良心驱使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总之最终这份新闻稿通过成都的商业电报系统,直接地未经审查地发到了美国纽约,这篇文章就是发表在号的《时代》周刊上的《等待收成》。文中记述到河南灾民卖儿鬻女,死亡枕藉,甚至人吃人的悲惨现实,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的轰动,这篇文章的发表触怒当时正在美国访问的,也最终触动了战事缠身的。2与生俱来的中国情结1915年5月,白修德出生于美国波士顿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大卫·怀特(David White)是当地的一名律师。白修德后来在《探索历史》中所描述的成长经历:他在波士顿的犹太人聚居区长大,进入希伯来语授课的学校上学,并在那里对犹太教圣书塔纳赫产生兴趣,甚至在几十年后,他还能回忆起一些希伯来语的圣书内容。白修德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16岁时,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到街头卖报维持家计,饱尝了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给穷人带来的痛苦和辛酸。1932年,白修德从免费的波士顿公立拉丁文学校毕业,由于在校期间表现优异,他在1924年获得了220美元的哈佛大学奖学金。当时,他还获得一笔180美元的报童基金。这两笔钱加起来正好可以支付他在哈佛大学的一个学期学费。他进入哈佛大学历史系读书,又转入该校的东方研究所学习中国历史,后来成为著名汉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费正清(JohnK.Fairbank)的第一位弟子。白修德对中国文化和中文的热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常常不自觉地走到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看着墙上的书法作品,能令他觉得宾至如归。于是,精通希伯来语、英语,又通晓拉丁语、德语、法语的白修德,在大一学期结束后,做了一个之后影响他一生的决定,“为什么不再学一门汉语呢?”当时哈佛的老师们由于觉得汉语太难,怕学生耗费太多精力而荒废其他学业,提出本科生不适宜学汉语的不成文规定。当时,学习汉语的本科生有两个,老师把试卷出得很难,最后,另一位学生放弃了,白修德则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位。1938年,白修德从哈佛毕业。1939年4月,他带着费正清送的二手打字机和6封推荐信,来到中国重庆。3美国人眼里的“中国通”自1939年来到中国,他从最初的国民政府新闻官变为《时代》、《生活》等著名杂志的驻华特约记者,成为美国人眼里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到了重庆后,开始向西方报道中国的情况。最初,白修德在重庆的工作是国民党宣传部门的顾问,随着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他逐渐成为了一名中国战局和政局的自由报道者。白修德从1939年开始就跟随国民政府,深入观察了中国的政治情况变化,经历了重庆国民政府一系列重大事件。因此,从时间上而言,他比一般西方记者到中国报道二战战况和国共角力都要更早。后来,另一位对中国充满兴趣的美国人——美国《时代》杂志的创立者和出版人亨利·卢斯(HenryR.Luce)了解到了白修德的新闻视野和敏锐的捕捉能力,于是邀请他为《时代》杂志供稿。于是,白修德成为了二战时期《时代》杂志在中国的通讯员。1942年,白修德冲破重重阻挠报道了河南省的大饥荒情况。这段报道经历大大增加了他的影响力,也使他对于国民政府的失望与日俱增。1947年,白修德和另一位美国驻华记者贾安娜(Annalee Jacoby)合作撰写出版了《中国的惊雷》(Thunder Out of China)一书,记录了他们眼中处于战争年代和危急时刻的中国,包括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和腐化以及共产党力量的逐步兴起。《中国的惊雷》虽然反响很大,但也影响到白修德的新闻事业。美国作家彼得·兰德后来在反映驻华记者生态的作品《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中分析:“白修德的《中国的惊雷》出版后,就完全抛弃了中国。虽然避免了同谋罪的灾难,但纽约也抛弃了他。”4回国投身总统选举报道1953年,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十多年的游子回到了美国,但回国后的生活却不尽如人意。他与很多替中国共产党说过公道话的美国进步人士一样,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吊销了护照;雇用他的一家杂志社也破产倒闭,他成为一名无办公室可去的失业者。于是,他花费了一年时间,撰写了一部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山路》(TheMountain Road),回顾了他的二战报道生涯。这本小说出版后受到好评,并于1960年被拍成了反战主题的电影,也让白修德赚够了足够全家维持几年开支的稿费。在经历了回国后的挫折和成功后,白修德决定实现一生职业的重大转变,投身专业写作。他开美国新闻史上的先河,单枪匹马地投入美国总统选举的专业报道,每四年写一本《总统的诞生》的专著。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白修德陆续推出了他的“总统的诞生”系列,分别观察和分析了1960年、1964年、1968年、1972年和198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丰富的海外经历和敏锐的分析能力使他在这段时期的政治写作中得心应手。该系列的第一本书,即《总统的诞生,1960》,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也奠定了这个系列作品成功的基础,并帮助他获得了1962年的普利策奖。1972年,在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而被迫下台后,白修德暂时中断了他的“总统的诞生”系列写作,在1975年出版了《信任的缺口》(Breach of Faith:The Fall of Richard Nixon),心平气和地记述了这桩政治丑闻及其相关人物。1980年,白修德又回到了总统大选的分析写作中。“总统的诞生”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总统的诞生,1984》。白修德晚年的作品刊载在他于上世纪40年代曾与之分道扬镳的《时代》杂志上。日,白修德突然中风,随后在纽约逝世。本文资料来源于《文汇报》、《凤凰网》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修德 中国的惊雷 的文章

 

随机推荐